《性别差异心理学》讲义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差异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研究对象 (一)性别差异客观的存在 1 、男女两性是人类繁衍生殖的生物实体,也是精神、人格、心理活动的社会实体。 2 、男女两性互为基础,互为前提 (二)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性别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分支之一 主要研究——男女心理方面的异同 二、学习课程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促进心理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为正确认识自身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践意义—— (1 )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2 )增进异性间的了解,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谐共处 (3 )因性施教 三、学习课程的基本要求 1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现实中性别差异的表现及形成原因 2 、了解相关的心理学理论 3 、运用相关知识优化自身性别角色,和谐相处 4 、培养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 第二节 性别差异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研究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发展性原则 3 、教育性原则 二、研究方法 1 、观察法 2 、实验法 3 、调查法 4 、测验法 第三节 关于性别的基本概念 一、性征 认识性别,首先要了解性征的概念。 性征是指男女两性的性别特征,综合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的性别特征,可以分为: 《性别差异心理学》讲义 2 (一)第一性征 指男女生殖器官可以分辨出外形和构造的差异。 男子:睾丸、阴茎等 女子:阴道、子宫等 这是由遗传物质—染色体的不同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性别特征。通常据此分为男女,第一性征确立了人们要经历的性别社会化过程,是建立社会性别的基础。 (二)第二性征 指男女在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特征,男女性激素的差别—决定第二性征 具体表现是青春发育后: 男性开始变得高大、肌肉结实、厚街突出、变声、长胡须、汗毛加重…. 女性皮肤细嫩、嗓音尖细、乳房隆起、肌肉柔韧、脂肪增加、月经来潮… 随着生理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性别意识开始觉醒,社会诸因素对个人的影响也更加明显。 (三)第三性征 指男女在性格和心理方面表现出来的特征,又称性别程度,简称性度,是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明朗化。 是以第一、第二性征为基础的,强调一套稳定的、固定化的、两性对立的行为举止及其行为的社会意义。 二、性别的双性化 贝姆认为,具备双性化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