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商品的含义。 (2 )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3 )理解货币的本质。 (4 )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 (5 )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 (6 )了解纸币的发行量。 2 .能力目标 (1 )从商品、货币、价格等生活现象入手,提高透过现象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2 )了解商品交换、货币产生和发展过程,学会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3 )提高判断、识别不同金钱观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认同感。 (2 )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和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 货币的职能、纸币的发行。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方法 情景导入法;问题探究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常言道:“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里的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货币。请同学们告诉我,如果你手里有了好多钱,你准备用它干什么? (自由讨论、发言)生:可以买自己喜欢的食品、衣服,可以买心仪已久的 iPad、iPho n e,可以买文具、书籍,可以去世界各地旅游…… 教师概括:货币可以买来自己想买的商品。那么,货币为什么能购买商品呢?看来,我们要想揭开货币的面纱,就需要从商品入手了。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关于钱的俗语、典故等引出问题,由学生熟悉的“钱”和“买东西”,引入经济学的“货币”与“商品”,这样设计,学生易于接受。) 讲授新课 探究一:“商品”是什么? 展示课件:下列“东西”是商品吗? (1)自然状态的空气、阳光,医院里氧气瓶中的氧。 (2)农民将自己生产的蔬菜拿到市场上出售,卖掉了 2/3,剩下的 1/3 一部分留作自己用,一部分送给了亲戚。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例子,让学生去直观地感受。) (学生讨论、判断、说明理由。) 教师点评:生活中我们离不开很多“东西”,如阳光、空气、水、食物等,这些都是我们所需要的。但有些“东西”,如空气,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是“免费的”,没有人花钱去购买空气,也就是说它不是人的劳动创造的,因而不是商品。但是,医院氧气瓶里的氧气是人们加工生产的,属于劳动产品,患者如果需要它,则需要花钱购买才能使用。由此可以得出: 商品,首先必须是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