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_第1页
1/11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_第2页
2/11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_第3页
3/11
1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墨子》是先秦时期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汉书・艺文志》著录七十一篇,现仅存十五卷,五十三篇,一般认为是由墨子的弟子及其后学在不同时期记述编纂而成。墨子(约前 468〜前 376),名翟,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做过宋国大夫,曾到过楚、卫、齐等国。相传早年受孔子的儒家教育,后弃儒学而开创与儒学相对独立的墨家学派,这是一个组织严密的学派性政治团体,其宗旨是推行墨子的主张。墨家的政治主张,都是以解救时弊为目的,倡导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宣传天志、明鬼,针对当时流行的命定论,墨家又主张非命。在真理的原则上,主张经验论。伦理思想上,墨家的根本观念是义,义的观念来源于天,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义利统一的道德观。《墨子》确立了三表法作为立论说理的准则,在中国哲学史和逻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体裁虽保留了对话的形式,但基本上已具论说文的雏形。今本《墨子》为汉代刘向所校定,著于《别录》。刘歆《七略》与班固《汉书•艺文志》均据此。晋惠帝时,鲁胜曾作《墨辩注》,早已失传,仅存其《叙》。清以前以明嘉靖唐尧臣刻本为善本。清亁、嘉年间,《墨子》研究兴起,陆续涌现出许多注释或阐发墨学的著作,有清毕沅的《墨子注》、孙诒让的《墨子閒诂》,近人吴毓江的《墨子校注》、梁启超的《墨子学案》、陈柱的《墨学十论》、方授楚的《墨学源流》等。墨子主张兼爱,其实质是爱利百姓,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所以墨家之徒的言论行动,皆以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为准绳。周朝进入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仍,土地荒芜,死者遍野,民不聊生,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弥兵息战,休养生息。墨子体察到下层的民情,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利益,提出了非攻2的主张,就这一点讲,是有积极意义的。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为什么非攻,确立什么样的准则及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达到目的。哲学思想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墨子的《墨子》及其社会治理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