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情乐音中渐行,走近科学——小学音乐、科学、语文三学科融合评价实施方案音乐课标指出:音乐课标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制订《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是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标准》力求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科学、语文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单科目的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学科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基于以上观点,学科融合性评价探索需要投入改革研究中,我们六年级组以春节诗文为题材决定实施科目融合尝试,在课程内容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科学、音乐和诗文尝试实施融合性探究方案。二、课程性质与学科融合意义价值在科学课程标准里,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课程的价值还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价值方面: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因此临近期末,在六年级确定的主题一一漫步诗苑话春节下,音乐和科学学科决定结合起来,于诗情画意中迎来中国各民族大团结中独有的新年,在喜庆迎新的气氛中实施科学和音乐在年级学段的结合音乐学段目标: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知识素养评价。三、评价目的:评价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从培养学生的科学、音乐素质出发,建立评价主体多元、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