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讨论与实践探究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讨论与实践探究 摘 要: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讨论与实践是根据岗位任职要求,改革本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通过对本课程的教改实践,使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的统一,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作过程;加工设备;岗位群 《机械加工设备》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同时也是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几年以来,我们虽然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改进,但随着社会的快速进展,学生的技能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已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同时,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内容及考核形式上也未能体现高职教育“技能性、针对性、实践性”的教育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机械加工设备》教学讨论与实践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机制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提高我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必走之路。 一、引言 《机械加工设备》的任课课时为 64 节,内容上包含了车床、铣床、刨床、磨床、钻床、镗床、齿轮加工机床和组合机床等普通切削加工设备,主要介绍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内容繁多,课时数少;其特点是既有理论性较强的部分,也有大量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学难度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对老师也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师生的共同愿望,也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形势的需要。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讨论与实践 1.教学讨论思路 课题组根据“基于能力培育,面对岗位群”的高职教育理念以及本着“课程教学目标服从专业培育目标,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方法适合课程教学内容需要,课程教学手段服务课程教学方法”的课程设计思路,坚持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以职业综合能力为中心,以岗位(群)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依据进行《机械加工设备》课程的开发和设计。本课程设计思路如下: ■ 2.教学讨论步骤(教学设计)及实施 (1)市场调研,确定岗位群及职业综合能力要求。通过到企业走访及问卷调查、与企业专家座谈、同行业专家和同类高职院校的骨干老师沟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等方式,进行市场调研,共同分析确定机械加工设备在市场中的岗位(群)需求与所必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如表 1 所示。 表 1 岗位群及综合素养 (2)提炼典型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