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外资并购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外资并购理论研究现状分析_第1页
1/6
外资并购理论研究现状分析_第2页
2/6
外资并购理论研究现状分析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外资并购理论讨论现状分析外资并购理论讨论现状分析 摘要:外资并购,是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对我国转轨经济的影响重大。本文侧重从外资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两方面分析国内外外资并购理论的讨论现状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并探究外资并购理论进一步讨论和进展的方向。 关键词:外资并购;讨论现状;动因绩效 一、引言 外资并购,是基于东道国视角的跨国并购。本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资本国际化流动加剧,外国直接投资(FDI)出现了前所未有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跨国并购亦逐渐取代绿地投资,成为最主要的外国直接投资方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金融、制造等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外资的引入不但同时带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推动了我国产品结构和产业进展的升级,同时也在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等方面引起了广泛的论争。纵观我国外资并购讨论领域的现状,系统的原创的少,零星的引用的多,本文主要从外资并购的动因和绩效两方面对国内外讨论文献进行综述,分析存在的局限性并探讨进一步讨论进展的方向。 二、外资并购动因 1、 国外讨论 (1)国际生产折衷论-OLI 优势理论。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邓宁(John Dunning)提出国际生产折衷论,即所有权优势(O)、区位优势(L)和内部化优势(I)决定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是跨国并购的主要动因。Caves进一步指出跨国企业将在很高的程度上出现偏重于无形资产的企业,而且认为内部现金流的富余可以促进对国外的跨国并购。comell 和 shaPiro 认为因为商誉不能从企业的经营中分离出去,所以商誉或组织资本很高的企业通常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全球化扩张。 (2)内部化理论。P.J. Buckley 和 M. Casson(1976)在 Coase(1937)基础上完善了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交易的失效会导致企业市场交易成本增加,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促使跨国公司进行交易内部化活动的进行。Williamson O.E (1971,1975)将内部组织存在的理由可以分为三大类:激励、控制和固有的结构优势。企业可运用上述优势,拥有成本较低的猎取必要数据的途径,如纵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等。S.P. Magee (1977) 认为工艺更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动态等都属于信息范畴,而外资并购可以信息内部化并共享,并降低交易成本。 (3) 垄断优势论。Stephen Hymer (1960)认为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为了充分利用自身的“独占性生产要素”,即垄断性优势,抵消跨国竞争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外资并购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