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对工程的不良影响工程地质地下水地下水对工程的不良影响一、地基沉降过量抽取地下水,可引起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地基土发生固结压缩,而产生的地面沉降。在松散沉积层中进行深基础施工时,往往需要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但若降水不当,会人为造成降水漏斗,在降水漏斗范围内的软土层发生渗透固结沉降,而远离降水漏斗的软土不沉降,造成地基土不均匀沉降。地下水原始水位降落漏斗抽水形成的潜水降落漏斗地下水二、地下水的渗透产生流沙和潜蚀流沙是砂土在渗透水流作用下产生的流动现象,多发生在粉细砂、砂质粘土中。形成流沙的原因:一是水力坡度较大,流速大,冲动细颗粒使之悬浮而成;二是由于土粒周围附着亲水胶体颗粒,饱水时胶体颗粒膨胀,在渗透水作用下悬浮流动。潜蚀是指渗透水流冲刷地基岩土层,并将细粒物质沿空隙迁移(机械潜蚀)或将土中可溶成分溶解(化学潜蚀)的现象。地下水三、地下水的浮托作用影响建筑物稳定性在地下水静水位作用下,建筑物基础的底面所受的均布向上的静水压力,称为地下水的浮托力。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浮托力对地下室防潮、防水及稳定性产生较大影响。为了平衡地下水的浮托力,避免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上浮,目前国内常采用抗拔桩或抗拔锚杆等抗浮设计。即先在基坑底面设置深孔抗拔桩,然后将深孔抗拔桩的上端嵌入建筑物基础底板以拉阻基础上浮。地下水用深孔桩防浮托地下水留好桩头钢筋与基础焊接地下水四、承压水上冲发生基坑突涌当工程基坑设计在承压含水层的顶板上部时,开挖基坑必然会减少承压水顶板隔水层的厚度,当隔水层变薄到一定程度经受不住承压水头压力作用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将会顶裂、冲毁基坑底板向上突涌,从而出现基坑突涌现象。基坑突涌不仅破坏了地基强度,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给拟建工程留下安全隐患。地下水在设计基坑时,必须根据水文地质资料计算基坑底层的安全厚度(M)。基坑底层安全厚度(M)与承压水头(H)压力的平衡关系式如下:γM=γwHγ——隔水顶板(粘土岩)的重度;γw—地下水的重度;H—相对于含水层顶板的承压水头值;M—基坑中开挖后隔水顶板的剩余厚度。M>γwH/γ地下水基坑底层防突涌的安全厚度(M)地下水五、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1、结晶型腐蚀当地下水中SO42-离子含量>250mg/L时,SO42-离子与建筑物基础混凝土中的Ca(OH)2反应生成含水石膏晶体,含水石膏继而再与水化铝酸钙反应生成水化硫铝酸钙,由于水化硫铝酸钙中含有大量结晶水,体积随之膨胀,内应力增大,导致混凝土开裂。地下水2、分解型腐蚀地下水中含有CO2,有时对建筑物基础混凝土具有侵蚀(腐蚀)性。当地下水中CO2的含量较高时,水中的CO2与混凝土中微量成分Ca(OH)2完全反应后剩余的CO2就会与混凝土成分中CaCO3发生反应生成重碳酸钙Ca(HCO3),使混凝土遭到腐蚀。谢谢观看!工程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