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氧血症之氧疗林露茜2017年1月几乎每个被送进ICU的患者都会被戴上吸氧设施,那么问题来了,所有患者都要吸氧吗,什么样的患者需要吸氧,在众多的给氧装备中哪一个是最适合他/她呢,这么多的设备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低氧血症,所谓低氧血症是指血液中含氧不足,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同龄人的正常下限,主要表现为血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下降。成人正常动脉血氧分压(PaO2):83~108mmHg。各种原因如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支气管、肺病变等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都可导致缺氧的发生。因低氧血症程度、发生的速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对机体影响亦不同。▍什么样的病人要吸氧氧疗的适应症包括心跳呼吸骤停、低氧血症(PaO2<60mmHg,SaO2<90%)、低血压(SBP<100mmHg)、低心输出量及代谢性酸中毒,呼吸窘迫(RR>24bpm)等。▍氧疗的目的纠正低氧血症或可疑的组织缺氧、降低呼吸功、缓解慢性缺氧的临床症状、预防或减轻心肺负荷。缺氧是指组织供氧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机体机能代谢甚至形态结构发生改变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根据缺氧的原因和血氧的变化,一般分为4种类型低张性缺氧基本概念:由于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导致组织供氧不足引起的缺氧。血液性缺氧基本概念:由于血红蛋白数量和红细胞数减少,使动脉血氧含量降低或氧合血红蛋白释放氧不足,引起的供氧障碍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基本概念:由组织器官血液量减少或流速减慢而引起的细胞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包括缺血性缺氧和淤血性缺氧。组织性缺氧基本概念:组织性缺氧指组织细胞生物氧化过程障碍,利用氧能力降低引起的缺氧。鼻导管鼻导管作为我们最常应用的吸氧装置,看似简单的一根管子,却有很大的说头。大家都知道鼻导管的吸氧浓度与与吸入氧流量的关系大致如下:吸氧浓度=21+4×吸入氧流量(L/分)。也就是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若将氧流量从1L/分逐渐增加,则氧流量每变化1L/分,吸入氧浓度大约变化4%。下面我们拿正常人的正常呼吸模式进行理解:假设:潮气量500ml口鼻咽死腔50ml呼吸频率20bpm吸呼比1:2存在呼气末暂停0.5s鼻导管吸氧流量为6L/分(100ml/秒)。假设呼气在呼气时间的前1.5秒完成,来自鼻导管的纯氧将在剩下的没有气体呼出的0.5秒将口鼻死腔充满。那么在1秒的吸气时间内,吸气潮气量有3各部分组成:①来自口鼻死腔的50ml纯氧;②来自鼻导管的100纯氧;③500ml的潮气量中,需吸入350ml的空气(氧气浓度为20%左右),则氧气为350×20%=70ml。所以说这500ml的潮气量中含有220ml纯氧,则吸入氧浓度为44%(220ml/500ml),也就是理想状态下的,通过鼻导管吸入氧流量为6L/分的氧气,氧浓度为44%。这就是上面公式的来源。可以认为只要通气模式不变化,鼻导管可以提供相对稳定的吸入氧浓度。鼻咽部解剖死腔有50ml(理想状态),而当我们用6L/min鼻导管吸氧时,该死腔已被氧气完全预充了,此时再提高氧流量至7L/min或10L/min等均不可能进一步增加吸入氧浓度。也就是说,当我们抢救病人时,把氧流量调到最顶端(10L/min)也是没什么实际用处的,这么高流量的冲击只会增加病人的不适,因为氧流量超过5L/min便可导致鼻粘膜干燥、痰液干燥等,而氧流量超过7L/min时患者往往不能耐受。普通面罩简单面罩并无单向活瓣或贮气袋等额外零件,既简单又普通。面罩上有些小孔,呼出气可从小孔排出,空气也能从小孔进来。这种面罩的缺点很明显,影响患者说话、咳痰、进食。使用这种简单面罩吸氧,氧流量需调节在5-6L/min以上,才可能把面罩内的呼出气(包括CO2)冲洗排出,如氧流量过低,不仅吸入氧浓度下降,而且呼出气的CO2可在面罩积聚,导致CO2重复吸入。尤其是对于AECOPD的患者而言,我们想要低流量吸氧(比如2L/min),就是为了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CO2潴留,多是通过鼻导管或文丘里面罩给氧,而非普通面罩。简单面罩最大吸入氧浓度为50%-60%,主要用于缺氧较重但无CO2潴留的患者。简单面罩给氧时,氧流量>8L/min时FiO2不会进一步增加,道理跟鼻导管吸氧类似。文丘里面罩Venturi面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丘里面罩,也叫作可调式通气面罩,它隶属于高流量氧疗系统,而且可以较好的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