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守住民族的根与魂作文 又一个圣诞节临近了,到处都可以看见缀满饰物的圣诞树、各式各样的圣诞老人,圣诞节如一股旋风席卷了大街小巷,就连学校也无法幸免,校门口,五彩斑斓的圣诞贺卡比比皆是,同学们也早已谈论起圣诞节出游或送礼的话题。然而,就在一个多朋前,中国传统的重阳节却无人问津。也许,每一位同学都能背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但重阳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只是一个遥远又陌生的名词。 纵观古今,历代的文人雅士、墨客骚人,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无数千古名篇。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文秀的“节分端午自谁方,万古传闻为屈原”、欧阳修的“去年元月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质朴而又浪漫,雅俗共赏。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的传统节日正是这根与魂的凝聚,每一个古老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一份份美好动人的情感、一段段可歌可泣的传奇、一个个亘古不变的情结,一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种种支持着中华民族脊梁的精神,被一代代中国人不断传承、光大,进而又揉进中国千年的文化脉膊中。可如今,我们的民族文化却被渐渐忘却。中秋的月亮再明亮也不如圣诞的彩灯夺目,重阳的菊花再绚丽也不及情人节的玫瑰娇艳。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制造了灿烂的文化横平坚直的方块汉字,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宫商角徵羽的千古佳音,诉说着华夏儿女的剑胆琴心,诗词歌赋、科技教育、典章制度、文化遗存、传统节日……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化符码,筑起了中华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长城。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加速了文化的沟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制造的文化,各具特色,交相辉映,使世界多姿多彩,我们借鉴和吸收西方文化是无可非议的,但关键的是我们不应全盘吸收,有精华就意味着糟粕的存在,我们更不能盲目的追赶潮流而淡化甚至丢掉民族的传统。当人们在那并没有我们信仰的教堂互相拥挤时,我不知这究竟有何意义?难道他们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日益拥挤时,我不知这究竟仍何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意义?难道他们面对中国传统文化日益空虚的内涵,毫不痛心?假如我们眼睁睁地看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而无动于衷,那谁来挑起未来中国的大梁? “夫寿陵余子之学于邯郸。未得国能,又失其固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三千多年前,庄子普用“邯郸学步”的故事训示后人。假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