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宋画里的医者日常

宋画里的医者日常_第1页
1/5
宋画里的医者日常_第2页
2/5
宋画里的医者日常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宋画里的医者日常宋画里的医者日常 毛予菲刘嘉颖 《清明上河图》后段末尾的“赵太丞家”药铺 900 多年前的北宋,杭州暴发了一场瘟疫。已在官场浮沉十年的苏轼,正好任职于此。眼看庄稼颗粒无收、百姓衣食无着,他心急如焚却临危不乱,迅速实施了一系列救灾行动。 兴趣广泛的苏轼对医书有所涉猎。此时,他想起了一副名为“圣散子”的秘方,立马将其印制成册,并公开发放。同时分发医药,鼓舞民间医师行医,打压做黑心买卖的药铺。他还修建一座安乐坊,用于临时隔离病人,提供治疗。很快,疫情平息,苏轼的防疫措施得到了朝廷认可,尤其是那座堪称“北宋版雷神山”的安乐坊,被大规模推广,在整个宋朝沿袭下来。 苏轼抗击瘟疫的故事,被记录在文献典籍中,为后世所知晓。而那些病人买药、医生出诊的医疗日常,则被勾勒描摹,通过宋画流传了下来。 医馆药铺生意兴隆 想了解北宋市井风俗,绕不开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它一直被视为古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5 米多的长卷上,汴河上船只穿梭,市井中店铺林立、人烟稠密。诸多行人与店铺中,画家也用细致的笔墨描绘了多处与医药有关的图景。 长卷最左端有座医馆,名为“赵太丞家”,共三座院落,建得很气派。医馆门前两侧立着两个招牌:一为“大理中丸医肠胃冷”,一为“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其后立有一招牌“赵太丞理男妇儿科”,左侧门旁又有条匾“五劳七伤……”,室中一妇人正抱着婴儿就诊。这家医馆门牌醒目、科室齐全,可称为宋朝的三甲综合医院。宋代人常以自己的姓名或官名为店名,赵太丞家的经营者,很有可能是宫廷太医的后人。 《清明上河图》整幅画中央还有一家诊所,门前高挂着“杨家应症”的竖式匾额,门口一名成年男子正牵着一个小孩往里走,而不远处一辆马车正在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离诊所,车上躺着刚刚看完病的人。这是一家私人医铺。能将医铺开在城门内繁华地段的十字街上,说明彼时坐堂医生的经济收入已经很高了。 画中还有 3 处饮子(一种类似凉茶的饮品)铺,街边立几顶凉棚,棚下置几张桌椅,一旁挂着“饮子”或“香饮子”的招牌。在一处饮子铺中,卖饮子者作持杯状,身后是一个盛饮子的大木桶。因宋人有“啜香汤”的养生习惯,这种在街市上支摊卖保健饮品的场景,在汴京十分常见。 “赵太丞家”前的大路上,还有一位走方郎中,脚穿芒鞋,身背竹筐,双手打板,似乎正叫卖着药材。宋朝时,此类医僧不少。他们云游...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宋画里的医者日常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