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对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讨论:项目资金报账流程 摘要:对国家拨款的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到目前国家还没有统一法律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账务处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问题、相应管理对策以及县级财政负责报账股室和项目建设单位账务处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 一、国拨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家明确规定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资金有扶贫进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国债专项资金。这一资金管理制度的实行,克服了过去资金运行中转环节过多,资金到位迟缓,部门、乡镇截流挪用等诸多弊端,保证了资金的专款专用,解决了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问题。同时,也明确了项目主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的职责权限,使资金、物资、账务既分离又统一,有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我们在日常检查中发现,这种管理模式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报销单据不合规,甚至是虚假的。如有的乡镇财政所直接以拨款单作为报账依据,形成以拨代支;部分设施购货发票不真实,从不同单位购置的不同货物,却是连续编号的税务发票。 二是有的项目资金使用无预算,也有的主管部门与承建单位没有签定合同 。项目实施实际需要多少钱,工程质量如何保证,没有一个合法合规的说法。 三是没有建立起与报账制相互配套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办法。致使会计核算五花八门,也有的县市财政部门对建设单位报来的原始凭证审核签章后退回项目单位入账,只留下凭证复印件记载财政账目。 四是对形成资产的资本性支出和未形成资产的费用性支出未予分别核算、分别管理。 五是实行县级报账制的范围较窄,没有扩大到所有的国拨项目资金。就是实行县级报账制的项目,不少县(市)也未将自筹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纳入报账制管理。村民自带工具出工劳动,得不到相应的酬劳,建设资金被吃喝,甚至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被少数人贪污,造成干群关系较为紧张。 六是项目建设的后续管理未跟上,对资产的形成、管护、处置和费用性支出的核销,缺少必要的程序,项目完工对形成的资产也未办理移交手续。致使部分国拨专项资金没能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影响了资金效果的正常发挥。 二、完善国拨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县级报账制的范围。建议在现有扶贫进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国债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基础上,将所有的国拨项目资金都纳入到报账制范围,并将群众自筹资金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