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

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_第1页
1/3
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_第2页
2/3
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 沉管成隧,跨海架梁,全线贯穿的港珠澳大桥犹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伶仃洋的碧波之上。通车后,珠海、澳门同香港间的车程将由 3 小时缩短至半小时。 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为一体,全长 55 千米,其中海底隧道 6.7 千米,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规模最大、标准最高、最具挑战性的跨海桥梁工程,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 记者近日随科技部调研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建设在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材料领域取得全面突破,确保大桥顺利建设的同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走在港珠澳大桥上,随处可见衣着整齐的工人,他们进行着通车前的收尾工程。没有机器轰鸣,没有水泥飞溅,施工现场平静而有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介绍,整个建造期间,大桥的施工场地都不像一个施工场,而更像一个组装场。 港珠澳大桥的所有构件,大到隧道沉管、钢桥箱梁,小到逃生门板、污水过滤盖,全部在岸上工厂预制,然后运至海上,像“搭积木”一样拼装在一起。 然而,这些巨型“积木”的搭建并没有说起来那么简单。高度达 106 米、重量超 3 000 吨的钢塔在海上“空中转体 90 度”,再以高精度安装,国内外建桥史上前所未有;单节标准隧道沉管管节近 8 万吨,相当于一艘航空母舰,在海底环境对接安放,难度堪比航天器交会对接。 “在十年前,这是难以想象的。”苏权科表示,大桥的建设离不开我国整体装备水平、科研实力的全面提升。 海上组装可以降低海上恶劣气象条件对施工的干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岸上预制则令大型成套设备、先进生产工艺有了用武之地。 桂山牛头岛的沉管预制工厂,通过开发混凝土全断面浇筑及控裂、8 万吨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沉管顶推等成套技术,制造了 100 万立方混凝土浇筑不开裂的纪录;钢箱梁预制工厂引进焊接机器人,通过自动化控制,成倍提升焊接效率的同时有效保证焊接质量。 苏权科表示,通过“大型化、工厂化、标准化、装配化”施工,把粗糙的土木工程变成精密制造、精密安装,实现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伶仃洋上航道密集、气象多变、海底环境复杂,施工面临极大挑战。为支撑大桥建设,我国将港珠澳大桥项目列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切实围绕工程需求开展课题讨论。 相比桥梁工程,我国在沉管隧道建设方面的技术储备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而在水下近 50 米建设深埋沉管隧道,在国际上也被视为“技术禁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尖端工程科技打造世界桥梁奇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