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展示由“示”及“展”展示由“示”及“展” 山西省教育科学讨论院薛红霞 展示,是“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的关键词。每一个学校每一种具体的教学模式下都有“展示课”,学生每天的学习中都有展示,展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提高展示的实效性,提升“成长为本问题导引”这种教学模式的品质,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由“示”及“展”是展示的追求 展示一词由“展”和“示”构成。“展”指进展、伸展、展开。它体现着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状态:不断生长,不断变化,不断创新,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展”体现着生命无限的和坚强的生机活力。“示”指呈现、表达。这个词含有展示主体试图与特定对象沟通、共享,以及期盼回应、关注、鉴赏、评价等内容。(张卓玉,《第二次教育革命是否可能》)因此“示”是手段,“展”是目的,由“示”及“展”是展示的追求。在教学中就要通过学生的“示”最终实现学生的“展”,其中的关键是要有沟通、共享、争辩、质疑等深层次的回应。对展示的现状没有量化的调查数据,只是凭着每次观课的感性认识可以推断得出,“示”所占比例远远大于“展”。比如语文课中的展示,字词句的解释所占的比例远远大于对文本、作者的探究感悟的展示; 数学课中对习题、名词解释性的展示所占比例几乎达到 100%,对学科的感悟的展示可以近似为 0%。就以数学为例,在展示课中不乏激动人心,跌宕起伏的情景,但都是对题目的解法。学生对数学学习几乎异化为解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关键在于学习导航的设计,纵观很多的学习导航,对于学科本身的探究性问题所占比例少,甚至没有,所以就不可能引发学生对学科的探究。而习题是一个有形的抓手,于是它就成为了学生展示时的得力载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深化学科,追求内涵式进展,提升老师的学科素养,在“三理解”——理解学科本质,理解教学,理解学习(章建跃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生成学习导航。可操作性的做法是“照本宣科”(薛红霞,课程教材教法,2024 增刊),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所谓“本”即课标、教材、教参。“照本宣科”即在研读“本”的基础上设计出科学的学习导航,引导学生学习。切忌学习导航低级化,即思维的低级化,仅有再现性问题,甚至是填空题,此外就是习题。这样的学习导航只能把学生培育成没有智慧的劳动者。 二、“塔式”学习进程,由“示”及“展”的保障塔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