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省九江市概况九江,简称“浔”,为江西省地级市,古称柴桑、江州、浔阳,是一座有着2200 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九江位于长江、 京九铁路两大经济开发带交叉点,是长江中游区域中心港口城市,是中国首批 5 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之一,也是东部沿海开发向中西部推进的过渡地带,号称” 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与”天下眉目之地“,有“江西北大门”之称。九江全境东西长270 公里,南北宽140 公里,总面积1.88 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 11.3 %, 2013 年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8.94 万人,其中市区规划面积118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4 平方公里。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瑞昌市,庐山市,浔阳区、濂溪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城市、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庐山西海风景名胜区和八里湖新区。九江被定位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新引擎、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游航运枢纽和国际化门户、江西省区域合作创新示范区。根据2014 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九江都市区是江西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三大都市区之一。2 历史沿革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 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 “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先秦夏、商时期,九江境地分属荆州、扬州;春秋时分别属吴国、楚国,有“吴头楚尾”之称;战国时多有变更: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属越;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楚败越,属楚。商代设艾侯国,建都于修河上游,所辖范围大致为今修水、铜鼓、武宁、永修一带;武王克商后,除艾侯国,设艾监。春秋后期至战国期间,在分封诸侯国之外,出现了县邑,江西境内有番( pó )、艾邑,其中艾邑辖区范围大致与艾侯国、艾监相等。秦汉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以其地设3 郡,其中九江郡辖区范围包括今江西大部,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汉高帝六年(前201),设豫章郡,治南昌;领县十八,九江境内有五,依次为:第三彭泽(治今彭泽西南,包括湖口、彭泽、都昌及安徽东流一部);第五历陵(治今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