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九中、高安二中、宜春一中、万载中学2017 届高三联考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Cl-35.5 P-31 O-16 Ca-40 Cu-64 S-32 Fe-56 Ba-137 第 I 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 小题, 48 分)1.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下列有关古代文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 ),蒸令气上, 用器承滴露。 ”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 )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B.汉朝的《淮南万毕术》 、《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 (碱式碳酸铜 )得铁化为铜 ”,“石胆 ⋯⋯能化铁为铜 ”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C.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D.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 晶体。2.设 NA为阿伏加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量 Fe 在 1 mol Cl2中充分燃烧,转移3 N A个电子B.7.8 g Na2O2 中阴、阳离子总数为0.3 N AC.电解精炼铜时,若转移NA个电子,则阳极减少的质量为32 gD.反应 KClO3+6HCl=KCl+3Cl 2+3H2O中,若有 1 mol H2O生成,转移电子数为2 N A3.某溶液可能含有Cl- 、SO42- 、CO32-、NH4+、Fe3+、Al3+和 K+。取该溶液 100 mL,加入过量 NaOH溶液,加热,得到0.02 mol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1.6 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 2溶液,得到4.66 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 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 A. Cl-一定存在,且C(Cl-) > 0.4 mol/LB.至少存在5 种离子C.SO42-、NH4+一定存在, Cl-可能不存在D.CO32-、Al3+—定不存在, K+可能存在4.W、X、Y、Z 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W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化合物XZ 是重要的调味品,Y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的电子层结构与氩相同。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 A.元素 W与氢形成原子比为1:1 的化合物有多种B.元素 X的单质能与水、无水乙醇反应C.离子 Y3+与 Z-的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都不相同D.元素 W与元素 Z 可形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5.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Fe(OH)3+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