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服装业的发展服设153李静静201507080305服设153付池滢201507080306服设153吕静雅201507080309服设153时琳201507080310服设153王昆宇201507080311服设153徐缘圆201507080312在经过10年的文革期后,中国人深埋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1979年,法国的皮尔卡丹,在北京举办中国第一场服装观摩会,引起了轰动。随后的这一年,中国服装界开始打破绿、黑、灰、蓝一统天下的局面,出现了西服、牛仔服、喇叭裤、蝙蝠衫等时髦服装,服装也开始变得有点五颜六色起来。1983年底,中国彻底取消了已经延续几十年的布票,服装行业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但是,当时的民营服装业仍然是集体作坊加工的状态,占主体的仍是上海海螺、北京天坛衬衣这样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占份额非常少。而且,由于当时中国的商品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服装行业的销售渠道主要还集中在国营的百货商场、各级纺站那里。80年代前期,民营企业的产品还不能直接流通到市场,只能卖给各级纺站。虽然受到重重限制,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脚步,以及合资服装企业的进入,其潮流却不可阻挡。•那是一张黑白照片,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中国人一定敢确信,照片中的中国人的衣服,不是深蓝色,就是灰色或者黑色。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到中国的外国人,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中国人都穿着毫无个性的蓝色服装、款式大同小异。远远望去,密密麻麻的人群好像一群“蓝蚂蚁”。•这名来自法国的“裁缝”,即将撕开中国时尚的一角。经过审批,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了中国第一场时装设计表演。在当时,这是一场只限于中国时装界和外贸界的内部人士参加的服装观摩会。•在一个临时搭起的T型台上,皮尔-卡丹带来的8个法国模特和4个日本模特,在流行音乐的伴奏下扭胯摆臀迈起了猫步。那些身着耸肩衣裙、神态放松的高挑美女,与台下穿着蓝灰制服、屏住呼吸的中国观众形成了强烈对比。•1979年初的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余音未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幕开启。1979年4月9日,国务院提出要加快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积累多,换汇率高”的轻工业,服装行业名列前茅。•然而,此刻国人显然还无法从容应对皮尔-卡丹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当天前去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李安定,后来撰文描述了观摩会现场的一个细节:当一个金发美女面对观众停住脚步,突然兴之所至地敞开对襟衣裙时,台下的人们竟像一股巨浪打来,身子齐刷刷向后倒去。“像在躲避着一种近在咫尺的冲击波。”•就在李安定要就这次表演发一篇简短的消息时,《参考消息》刊登了一篇香港报纸的评论,大意是国人连衣服都穿不上,还看什么时装表演。文章传递出有关领导对时装表演和模特的不容,有关此次表演的消息只好就此搁置。•在随后的上海之行中,皮尔-卡丹感受到了这种骤然冷却的空气,不仅接待规格降低,接待人员冷淡,表演的场次和观众人数也都大打折扣。•由于当时中国的商品流通体系还不够完善,服装行业的销售渠道主要还集中在国营的百货商场、各级纺站那里。80年代前期,民营企业的产品还不能直接流通到市场,只能卖给各级纺站。虽然受到重重限制,但是,民营企业发展的脚步,以及合资服装企业的进入,其潮流却不可阻挡。•1976年,江苏常熟的一个村子里,一个小裁缝组成立了,这就是波司登公司的前身;•1979年,几个知青、2万元启动资金、一把尺子、一把剪刀,雅戈尔集团的前身——宁波青春服装厂诞生了;•1989,郑永刚接管了杉杉的前身——宁波甬港服装厂。这一年,杉杉品牌面市;1990年,七匹狼服装公司成立。•80年代中后期,世界产业阶梯转移已经开始,生产线从韩国和台湾等地运过来,三来一补和三资企业开始进入国内。“金利来”等一批合资企业开始在深圳等沿海地区出现,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简称“三来一补”)和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经营(简称“三资”)为中国服装业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经营经验。•中国服装产业的发展阶段生产阶段:80年代,由于那时候物资相对比较匮乏,整个服装行业是供小于求,加之一些民营服装企业刚刚起步,所以,服装业处于产品生产阶段。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市场竞争的要素就只有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