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王某,女,大学三年级学生,21岁,身高158厘米左右,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为某公司负责人,母亲为医院护士,工作三班倒,家庭由父母、外婆和她组成,较为和睦,父母工作忙,外婆与其一起生活,外婆原是某校校长,为人要强,在其初中时病逝。家族无精神病历史。父母在事业上非常努力,因此对王某也要求很严,特别是在考试名次上,总是说:“你的条件多好啊!”。王某的母亲,为人谨慎,加之多年的职业习惯,对王某的各方面特别严格,尤其在卫生方面,每次都要求其洗手消毒后才能用餐。因为王某是其母亲35岁时才生下的,所以王某的个人卫生要求非常严格,在学校吃午餐都是用随身携带的酒精棉先擦拭餐具。从不和同学们一起共餐用筷。个案资料5+2小组案例分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中学时,有一次同学过生日,王某也去参加,第二天有个同学感冒发烧没来上学,母亲知道后立即带王某去检查身体,在检查过程中,王某开始呕吐,从此不参加同学聚会。大学时,她睡上铺,有一次一位女生调皮从另一个床铺跳到她的床上,她知道后,立即将床单和被罩洗掉。到后来,只要人家碰到她用过的东西,她都要小心清洗。和她接触的人都知道她很怪,同学们对她要不就是抵触,要不就是敬而远之。看到别人都有几个好友围绕左右,自己形单影只,她非常苦恼。最近又要考试了,可是她根本无法专心看书,她不知道怎么会这样,反复擦洗的行为更加加重,她把从妈妈那拿来的消毒液擦洗桌椅,因为过浓,而让同学们非常无法忍受,大家提出“决不跟她再住在一起”。她自己非常痛苦,曾找到系里的辅导员,寻求帮助,辅导员老师建议她回家修养一段时间。回家后,父母白天忙工作,很晚才回来,但每天回来都发现她在洗衣服洗床单。特别是洗手,只要碰了东西就要洗手,一洗就很长时间。她曾统计过,一天至少要洗20遍手,每次洗手都要至少8分钟。5+2小组案例分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心理测验的结果:1、EPQ(艾森克人格问卷):E8分、P10分、N16分、L8分2、SCL—90(九十项症状清单):显示有中等程度强迫、焦虑、抑郁3、SDS(抑郁自评量表):61分4、SAS(焦虑自评量表):60分求助者主诉:王某称:讨厌家庭,讨厌同学,也厌恶了学习。总是担心有不干净的东西侵入身体,看着别人在一起就想找人吵架,明知道不需要洗很多遍,也知道大家讨厌这种行为,可她就是控制不住。现在,大家都认为我有病,我什么活动也不敢参加,也不想和别人接触。我心里很痛苦,想得到解脱,有时不想活了。5+2小组案例分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父母主诉:外婆是中学校长,对子女要求都很严格,可是对王某非常百依百顺,就是卫生问题上非常注意,因为王某的外公当时就是因为食物中毒身亡。王某与外婆在一起时很开心,见到父母不大说话。小学时很乖,成绩很好,老师很喜欢她,说她懂事。上初一时,外婆因病去世,她非常伤心,很长时间都没有恢复过来,那段日子几乎没有同学和她往来。当时老师提到她很聪明很细致,但情绪不太稳定,同时比一般孩子爱干净。从上大学后,行为变得很古怪,过分讲卫生,很容易丢三落四,脾气不大好,有时对我们大吼大叫,说都是你们的错。一点小事不如意,就又哭又闹,特别脆弱;人也越来越瘦,每天无精打采,学习也很糟糕,5+2小组案例分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个案概念化。精神分析流派认知行为流派(精神分析流派认为个体早年的的环境和经验对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认知行为理论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5+2小组案例分析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精神分析流派问题行为:(1)过分讲卫生,别人碰过的东西都要反复擦洗,一天至少洗20次手,每次至少8分钟(2)不愿与人交往,也不参加任何活动,讨厌家庭、同学,也不想学习(3)想和人吵架,甚至想要解脱、不想活了背景:(1)父母工作忙,经常不在身边,并且对王某考试名次上的要求十分严格。母亲由于职业关系对其卫生要求也非常严格。曾因为同学聚会上一个同学的发烧导致她自此不参加聚会。(2)王某与外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