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引领学生赏析文本,需选择童趣化路径引领学生赏析文本,需选择童趣化路径 语文学习要得其真味,就需要赏析。但文本的欣赏是一项非常高雅的工作 ,小学生无论是理论修养,还是阅读能力,都是达不到的。那么,我们是不是就要推迟文学欣赏的步伐?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阅读从一开始就要起点高,口味正,手高眼也要高。我们需要在儿童的心中播下阳春白雪的种子。这样看来,小学的文学欣赏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用传统的方式带着孩子欣赏吧,学生功力不够,行不通;不带着孩子去欣赏吧,又会错过对儿童进行文学欣赏启蒙的最佳敏感期。怎么办?突破这个难题的思路,可能还在冯·卡门的超声速科普故事里。 有一次,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里来了一位官员,是美国国会议员,管科研拨款的。他问超声速是怎么回事。这是个非常专业,当时也是非常前沿的问题,要向一个门外汉解释清楚自然是个超级难题。然而,钱学森的老师冯·卡门很会作科普宣传。他先不说什么,而是把国会议员带到他的澡盆边,放上水,用手在水面上划。划得很慢很慢,水波就散开了。于是他告诉议员这是因为手划得比水波慢,像亚声速;他又划得很快,水波就成尖形两边散开,这就像超声速。这位国会议员说他懂了,其实也没完全懂,只是这个意思他大致明白了。冯·卡门化无形为有形,化深奥为浅显,让不懂的人轻而易举地就懂了。这个故事堪称深化浅出的经典案例。 冯·卡门的科普故事启发我们,用最生活化、最形象化的手段来转化赏析的方式,转化成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著名作家秦文君认为,童趣是儿童文学最重要的特质。那么,是否也可认为,童趣是儿童阅读欣赏最重要的特色呢?假如将成人化的欣赏内容与方式来一个“童趣化”改造,我们的小学生同样可以欣赏高雅的文学艺术。 一、提供最形象的选择型向导,引导学生欣赏古诗 古诗,我们需要关注其语言,甚至是语言风格。要让儿童真正体味诗歌独特的语言风格,最好的方式就是打比方。凭借他们熟悉的艺术与风景,生活与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故事来打比方。这样就能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化远隔为近距。在引导学生欣赏中国第一牧歌《敕勒歌》时,我采纳近距设喻的方式设计了一个儿童化的欣赏向导,让学生根据自己欣赏的实际情况来作出选择:“下面对《敕勒歌》一诗语言风格的两种评论,哪个说得比较贴切?(1)《敕勒歌》这首诗的语言如小提琴般悠扬婉转,如春日垂柳般婀娜温柔,如江南小桥流水红莲秀。(2)《敕勒歌》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