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脏猝死前兆【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心脏猝死前兆【心脏性猝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向高脂肪,高热量转变,加之社会环境、精神因素等,心脏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心脏性猝死也随之上升。心脏性猝死的病人中有心血管病史者占 75.68%。1992 年由美国心脏学会(AHT)针对心脏性猝死提出了“生存链”这一现场急救新概念,即早期通路、早期除颤、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生命支持,得到急救专业机构的重视和社会支持。20XX 年 1 月于 20XX 年 12 月间我科成功抢救了 8 例猝死病人,对其中 6 例既往有心脏病史的病人采纳了“生存链”式抢救程序抢救,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抢救措施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心脏性猝死 8 例,男 5 例,女 3 例,年龄 49 岁―82 岁,平均年龄 65 岁。原发病:急性心肌梗死(AMI)6 例,不稳定心绞痛(UAP)1 例,急性全心衰(HP)1 例。本组病人分别于入院后 30min~2h 内发生猝死。 2 急救措施 病人入院后在诊治的过程中发生 8 例心脏性猝死病人,护士均为“第一目击者”(first responder),立即心肺复苏术,即 CPR。按“生存链”抢救程序进行抢救。 2.1 早期心肺复苏:护士发现病人猝死,8 例均立即给予心前区叩击 1次―2 次,对其中 2 例无效时又重复 1 次―2 次,仍无效时改用胸外按压术,即使病人仰卧,背部垫以硬板,头后仰且不高于心脏水平,托起下颌,抬高下肢,按压胸骨中下 1/3 交界处,垂直下压 4―5��,按压与人工吹气交替进行,比例单人为 15:1,双人为 5:2。吹气时注意一手捏紧病人鼻孔,另一手抬举病人下颌,术者的口完全包拢病人的口用力吹气。例病人平均抢救 30min。 2.2 早期除颤:早期除颤将会明显提高心脏性猝死的成活率。在做胸外按压的同时,将病人前胸衣扣敞开,将除颤部位的皮肤用酒精去脂擦红,将除颤仪电极板均匀涂上导电糊,在医生指导下充电 300Ws,给予除颤。除颤时将电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极板贴紧病人皮肤,使电极与病人保持良好接触,用 2 拇指同时按键放电。 2.3 正确生命支持 2.3.1 开放静脉通路,备好利多卡因、肾上腺素、呼吸兴奋药、升压药等抢救用药。 2.3.2 协助医生气管插管,调节呼吸机各参数。 2.3.3 持续吸氧,氧气流量 3L/min―4L/min。 2.3.4 头戴冰帽,降低其耗氧量,保护脑组织。 3 护理 3.1 加强有效循环的监护:复苏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