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思想、行动、进展:老师参加校本科研的三重门思想、行动、进展:老师参加校本科研的三重门 当校本讨论洞开老师教育科研的坚固城墙时,学校科研管理工作为老师登堂入室突破了三道瓶颈,打开了“三重门”。 一、解困:科研是老师的需要 老师需要科研吗?最初,老师是这样用行动来回答的。20XX 年底,学校科研领导小组草拟了一份《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科研工作量暂行条例》,预备将论文发表及获奖、编写著作、教材和多媒体课件以及课题讨论都以工作量的形式转换成课时分进行奖励。本以为这是老师和学校双赢的好事,但在教代会表决时,这项议案竟以多数票反对而未能通过。 老师认识的“教科研”是高不可攀的“象牙塔”,是学者、教授们的工作 。分析下来,老师不愿做科研,主要有这三道“瓶颈”。瓶颈一:平凡化心态:认为教学是一种常态,教学态度好质量就上去了,不用变革。瓶颈二:排他性心态:科研就是写论文,是“经验总结”的提升,教学实验周期长,操作方法太复杂,一个人干不了,合作,成果算谁的。瓶颈三:操作化心态:教学科研就是要有新方法、新思想来指导实践,旧的都要被淘汰,被替代。把别人的新方法搬过来就是在搞科研。行不通,自己的科研就是失败了。面对困境,反复分析职业学校的科研怎样定位,目标是什么?于是,一场关于“我与教育科研”的研讨在全校展开。学校邀请了著名大学教授来校讲学、开展论文报告会、课题展示会、科研沙龙。 通过这次研讨活动,老师们明确了:①校本科研取之于教学,取之于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疑难杂症后去寻求良方,教学管理后感觉良好加以总结形成“我见”,都是科研,这种科研,就是“草根讨论”,就是和教学、专业培育结合的讨论,这才是学校教科研的发出点。②老师要成为一个善思者,“学生需要什么?”“今日的课有问题吗?”……在反思中发现问题,将问题课题化,在反思中辨析,寻找对策,教中研,研中教,这才是学校教科研的主流。③以“学生为本”,探求学生的需要,分析学生的需要,协调学生的需要,应该成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为老师科研的主要思路。 二、行动:使科研走上快车道 解决了“做什么”的问题,老师们又面临着新的门槛,如何带老师迈进这个行动的“大门”呢? (1)从学生的需要找教学讨论的突破口。需要,就是理想与实际情况的距离。是“应该是什么”与“现实是什么”的差距。提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目标,就是我们科研的选题。给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