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想起了乡村炊烟 想起了乡村的炊烟 生活在城市,远离了炊烟,但炊烟却一直袅袅地升腾在我心里,温馨了我的记忆。 想起炊烟,就想起乡村那些红砖蓝瓦房来,说红砖蓝瓦不甚确切,因为经历了风吹日晒,瓦的颜色很旧了,说成灰色的褐色的更恰当些。伴随着鸡鸣,伴随着母亲的咳声,炊烟在高高低低的屋顶袅袅地升起,盘旋,又在风儿的吹拂下,向着四处飘散,顺着洼地蔓延。 无论是早晨还是黄昏,炊烟都给了我宁静温暖熨帖的感觉,不急不徐。那淡灰色的缕缕炊烟在房顶与高大的梧桐树上缭绕着,你觉不出那是炊烟抑或云彩。每每这时,那些白发苍苍的穿着如炊烟一样颜色的母亲或者头发乌黑的穿着粉色小褂的母亲们在灶前忙碌着,蹲下身子往灶膛里续上麦秸、玉米杆、花生蔓,这些庄稼杆从地里收回来,在灶膛里焼着,亮着,也把母亲的脸映得红红的,点燃着母亲们的希望,还有知足和一种淡淡的忧伤。做饭,烧菜,续火,都是母亲一个人的事。她们乐于这样做,从未觉得苦和累。其实那菜就是白菜,奢侈一点就是和粉条一起煮的,饭是一锅地瓜加几个玉米饼子,假如有几条小咸鱼是再好不过了,粉条和咸鱼都是稀罕物,不能常吃。于是,母亲的味道、地瓜的味道、小咸鱼的味道、猪食的味道相互纠缠着,以及院子里鸡鸭鹅猪的叫声,在炊烟的拌合下,形成了一种独有的乡村的甜甜的酸酸的生活味儿。 炊烟是乡村生生不息的希望,就像生生不息的庄稼一样,看见炊烟,山里人觉得踏实。清晨的日出把炊烟涂抹成一缕缕金黄,门吱呀一声开了,唤儿声,鸡叫声,新的一天开始了。上学的,上山的搅得小村沸腾了。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男人扛着掀撅赶着牛儿上山,女人目送他们离开,心里有硕大的希望上升着。 傍晚,夕阳湮红了山村,炊烟缓缓地蠕动着,像是一幅水墨画,涂抹着安宁与闲适。母亲站在平房上,翘首盼着亲人回归,就如心有灵犀一样,似是听到了母亲的呼唤,听到了炊烟的呼唤,夕阳里扛着犁具的父亲和老牛的身影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时出现了,像一座小山,缓缓走近。村里的灯火次第亮起来了,灶膛里的火也越发亮了,把山里人的叹息忧伤与压抑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全部吞进去了,过滤成炊烟缕缕升起,弯弯的,袅娜的,像母亲低垂的睫毛,把一切心事和梦收藏。 我的童年少年时间是在乡村度过的,看到炊烟总会想起母亲慈爱的脸,想起我离开乡村求学时的情景,每一次我回家或者离家时,母亲都站在平房上看着我走近,看着我离开。那一刻,母亲心里一定是不舍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