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JSA一、工作前安全分析(简称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分析小组:属地单位项目负责人选取熟悉JSA方法且与该项作业相关人员,成立分析小组(3-5名),由生产(技术)、设备、安全专业人员和当班班长、操作人员及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等人员组成。什么是JSA一、工作前安全分析(简称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分析小组:属地单位项目负责人选取熟悉JSA方法且与该项作业相关人员,成立分析小组(3-5名),由生产(技术)、设备、安全专业人员和当班班长、操作人员及作业单位现场负责人等人员组成。二、工作前安全分析是专属针对现场风险作业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的作业许可内容之一。三、工作前安全分析的范围:没有操作规程涵盖或现有的操作规程不能有效控制风险时,应针对该项作业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检修、搬运、装饰、清理等作业活动。二、工作前安全分析是专属针对现场风险作业开展安全风险分析的作业许可内容之一。三、工作前安全分析的范围:没有操作规程涵盖或现有的操作规程不能有效控制风险时,应针对该项作业进行工作前安全分析,主要包括:工程施工、检修、搬运、装饰、清理等作业活动。工作步骤危害因素描述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基础信息填写准确、完整四大关键环节四、四大关键环节第1步工作步骤:将作业按先后顺序划分为若干工序或步骤,并实地考察工作现场和搜集相关信息。四、四大关键环节第1步工作步骤:将作业按先后顺序划分为若干工序或步骤,并实地考察工作现场和搜集相关信息。工作环境、危险介质、空间、照明、通风、出口和入口等同类作业出现的HSE问题和事件事故使用的设备,特别是否使用新设备作业的关键环节;是否有严重影响本工作安全的交叉作业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第2步识别危害因素针对每步工序,识别其作业过程中所伴随的固有危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固有危害因素: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烫伤、腐蚀、坍塌、辐射、中暑、湿滑跌倒、隐蔽工程等20种危害因素。第2步识别危害因素针对每步工序,识别其作业过程中所伴随的固有危害因素。识别时应充分考虑人员、设备、材料、方法、环境(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固有危害因素:火灾、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淹溺、烫伤、腐蚀、坍塌、辐射、中暑、湿滑跌倒、隐蔽工程等20种危害因素。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第3步风险评价:按照发生机率和严重性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关键活动或重要步骤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判别标准确定初始风险等级和风险是否可接受。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进行评价风险(D)=可能性(L)*暴露频次(E)*严重性(C)第3步风险评价:按照发生机率和严重性对存在潜在危害的关键活动或重要步骤进行风险评价。根据判别标准确定初始风险等级和风险是否可接受。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法)”进行评价风险(D)=可能性(L)*暴露频次(E)*严重性(C)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C)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第4步确定控制措施分析小组应针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考虑现有的预防/控制措施是否足以控制风险。若不足以控制风险,则提出改进措施并由专人落实。必要时应编制安全工作方案,将风险控制到可接受范围内。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优先顺序。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风险评价确定控制措施1、消除工作任务必须做吗?用其它安全的新的技术手段取代危险的操作。2、替代是否可用其它低危险的材料、设备等替代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