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们的黄金时代我们的黄金时代 贾雄伟 在呼兰站下火车,直接坐公交前往萧红故居和萧红纪念馆参观。这是一座位于郊区的小站,站体外面涂着橙黄的涂料,让人仿佛穿越回了 1980 年代。火车是慢速的,公交是快捷的。驶过有裂纹的一段油路,进入呼兰区繁华地段,司机告诉我前面是萧红大道,往左拐是目的地。萧红是这个区最有名的人,不光是文化名片,也是精神圖腾。对每一个熟知萧红的访客,老百姓都投来希冀的目光——看看小城吧,文脉不断,生生不息…… 发表过萧红的书评,查过萧红的资料,看过关于萧红的电影,萧红在我眼里跟在其他文学青年眼里一样,是至真至率的文坛“洛神”——文字洗练,满怀悲悯,性情刚烈,来不得半点虚假。萧红大道很长、很直,许是呼兰区最喧闹的一条街道了吧?萧红故居依大道而建,大道依故居而名。故居前面的广场十分开阔,有健身器材和休息长椅,当地百姓休息、聊天,充满浓浓的烟火气。故居左侧是新修缮的萧红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依萧红生平年谱依次布展,从童年时间到少年奔波,从青年离落到撒手人寰,看着放大的照片、充满情感的手稿、带着体温的雕塑,我一分钟一分钟的被感动、震撼!正如一位参观者所言,萧红是一个美丽姑娘!他的仪容充满女性的美和清秀,透明的眸子里放出善良的光。追求新文化新思想,为了追逐理想和爱情,宁做乱离人。 萧红写了许多书,发表了许多文章,娟秀的字迹里透出执着和对世事的不谙及让人怜惜的天真!读读这首诗:“去年五月,正是我在北平吃青杏的时候,今年的五月,我生活的痛苦,真是有如青杏般的味道。”萧红 1931 年把它用钢笔小楷轻轻誊抄在稿纸上,笔触纤细、舒展,似在呼唤真情,又似体贴爱人。 一幅划出萧红一生漂泊路线的中国地图前,立着一座萧军、萧红夫妇石膏塑像。萧红伸直腿坐着,有些疲倦; 萧军则昂首伫立,有股豪壮和粗暴之气。从东北到京城,从京城到日本,从日本到山东,从山东到沪上,从沪上到西北,从西北到中南,从中南到南粤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短短的三十一年光阴,她流落了几万里地,接触过那么多的男人和女人,名流与草根!她是不安分的人吗?不然怎么会嫁给三个男人,视几个男人为知己?流入松花江的呼兰河那般潺湲,严肃的父亲供女儿读私塾念新学,依旧留不住她较真儿的心、坚定的爱。 我在萧红回忆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写给“二萧”的信笺前停留许久,“二萧”对鲁迅的崇敬是真心的,鲁迅也给他们以真诚的引领、无私的照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