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战时国际关系

战时国际关系_第1页
1/5
战时国际关系_第2页
2/5
战时国际关系_第3页
3/5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战时国际关系战时国际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讨论所与西南大学主办的“战时国际关系——中日战争国际共同讨论第四次会议”于 20XX 年 9 月 7 日至 9 日在重庆召开,来自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内地和香港的学者,以及来自台湾国史馆、中正大学、东华大学的专家共 50 余位与会。“中日战争国际共同讨论”是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Ezra Vogel)、中国社会科学院讨论员杨天石、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山田辰雄共同发起,全球学者共同参加的国际共同讨论项目,致力于共同讨论 20 世纪的中日战争,曾分别于 20XX 年在美国波士顿、20XX 年在美国夏威夷、20XX 年在日本箱根共举办过三次学术会议,先后讨论了“战时中国地区”,“战时军事战役”,“战时教育、文化与社会进展”等问题。这次会议围绕二战时期的国际关系,集中梳理战时国际关系脉络。会上,中共中央党史讨论室副主任章百家,重庆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傅高义教授和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作了致辞,与会学者共进行了九场学术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讨论所所长步平最后作总结致辞。 报告中,哈佛大学教授柯伟林(William C.Kirby)讨论了 1928~1944 年中国与德国、苏联、美国的关系。他认为,自 1928 年国民党统治时期开始,中国第一次开始了具有现代国际意义的合作关系,但没有一种关系被证明是持久的。中国的外交政策虽然受历史经验和政治原则的指导,但在现实执行中也是非常灵活的。日本成城大学教授田岛信雄超越长期以来讨论中日战争多用的“同盟国”和“轴心国”框架,设定了日德中苏四国关系框架,认为中国一直都对德国保留着几种外交上的选择,日本尽管走的是日德意苏四国合作路线,但对中国也不时有期待。俄罗斯科学院讨论员玛玛耶娃提出国共两党的合作情况对于国际政治进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一点在以往的史料讨论中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1943~1945 年间,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中国政府坚持抗击日本侵略斗争的保障,维持国共统一战线不仅成为苏联外交工作的重点,也被放到了美国外交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动的首要地位。 日本菲莉斯女子学院大学教授石岛纪子对截止 1940 年发生世界形势大逆转时,围绕经过云南省的两条援华路线展开的东亚国际关系进行了回顾,认为法印路线的切断虽获得了成功,缅甸路线的切断却以失败告终。美国独立学者(Independent Scholar)陶涵(Jay Tayior)讨论了蒋...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战时国际关系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