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手机使用的异化现象刍议手机使用的异化现象刍议 【摘 要】 手机异化是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现代化表现形式之一,本文分析了手机异化现象的成因,提出了应对手机异化的路径:丰富精神娱乐产品的内容和形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科技理性,加强监管,净化网络环境;手机使用者找回主体性,加强对手机异化的认识,约束自身行为。 【关键词】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手机异化;精神生活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做出四重规定,即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活动的异化、人的类本质的异化以及人与人的异化。手机异化是劳动异化的现代化表现形式,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分析手机异化的现象,有利于在明确其危害的基础上,寻找到形成的原因进而提出手机异化问题解决的路径。 一、异化劳动理论的现代化表现之一——手机异化 1、人与手机关系的异化 手机作为一种通讯工具,是人的劳动产品之一,凝聚着人类的价值,是人类对象化的结果。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1]手机作为劳动产品,原本是人劳动力量的对象化,但是却同人产生了对立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不再被人自主地占有与支配,而是反过来去奴役和支配着人。伴随科学技术飞速进展,手机的软件不断丰富,人们利用手机可以整理文件、观看综艺和球赛、网络购物、以及炒股等理財活动。但是纷繁复杂的手机软件良莠不齐,有些软件带来信任危机,有些不健康的内容甚至侵蚀人的精神。人们不再自主地使用手机,部分情况下被手机的软件内容“牵着鼻子走”,形成了人与手机关系的异化。另一方面智能手机更新换代迅速,手机硬件也日新月异。在追求时尚与潮流、盲目攀比等一些心理作用下人们对于新款、爆款、高价款手机疯狂地追求,忘记了购买手机最初只是为了得到它的一些基本使用功能。这种盲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目追求手机价位与款式的行为也是人与手机这一自己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的表现。 2、人使用手机过程中的异化 马克思指出,异化不仅表现为劳动者同自己劳动产品产品的异化的结果,还表现在生产行为中,即工人的劳动与生产活动本身。一方面是工人在劳动中失去自由,受到资本家的监督,另一方面劳动并没有使得工人获得愉悦,身体和智力没有得到进展,反而使得人备受身体和心理的摧残,逐渐畸形进展。手机异化问题亦是如此,人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逐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