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挖掘成语魅力,守护幼儿习惯挖掘成语魅力,守护幼儿习惯 【摘 要】 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成语,是中华民族语库中璀璨的明珠。成语具有丰富的内涵,读上去朗朗上口,具有诙谐性和伦理性,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和道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挖掘适宜幼儿接受的成语教学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引导幼儿接触成语、熟悉成语,既能体验到成语的乐趣又能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对幼儿习惯的培育影响深远。 【关键词】 成语;培育;良好习惯 《纲要》中提到要培育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大班的孩子即将升入小学,开始他们一生的学习生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成语”言简意赅、博大精深,成语典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道理,可以准确、简捷地表达思想,为此,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兴趣、需要的成语,将成语教学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培育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进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选择适宜的成语教学契机孕育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纲要》中也提到教育活动的内容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我们围绕幼儿的生活选择成语学习的内容。 1.运用成语独特的特点简化幼儿生活习惯。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各个活动环节都隐藏着生活习惯的教育契机。为此我们利用“成语”言简意赅的特点,选择简洁明了的成语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如:用 “整整齐齐”“ 井井有条”等成语提醒幼儿物品摆放整齐有序;提醒幼儿节约用水,用 “惜水如金”“饮水思源”等成语;用餐、午睡时鼓舞幼儿要做到细嚼慢咽、蹑手蹑脚;上下楼梯要小心翼翼等等,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幼儿一日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2.运用成语蕴含的思想陶冶幼儿道德品质。成语故事能集中、典型地反映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现实生活,以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思想感情,是非鲜亮,感染力大,所以通过成语故事来对幼儿进行教育,要比任何形式的干巴巴填鸭式教学的说教力量大得多。如:有一次,班上小朋友过生日时切的蛋糕有的大,有的小,有的水果多,有的水果少。当时,就让他们挨组轮流自己拿切好的蛋糕,结果发现,有的幼儿就在挑大的、挑有水果的,我赶忙问:还记得《孔融让梨》故事中孔融是怎么做的?这时,争夺的幼儿不好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