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化翻译实践中对归化与异化的协调运用文化翻译实践中对归化与异化的协调运用 摘 要:尽管中西方翻译界中存在归化翻译和异化翻译这两种相互排斥的观点,但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各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两者不能相互替代。若这两种翻译方法有机结合,协调运用,相互补充,则相得益彰,既能加速跨文化交际,也能消除读者阅读和理解上的困难,还能充分领略其他民族独特的文化风采。 关键词:文化翻译;归化;异化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 文 章 编 号 ] 1006-2831(20XX)03-0169-4doi:10.3969/j.issn.1006-2831.20XX.01.051 国际译联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黄友义先生说:“文化翻译即是翻译中要把不同的文化意识译出来,分析译作和原作之间产生的差异的社会文化因素。”他又说:“把中文译成外文,必须考虑到让外国人看得懂并乐于接受,因此要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阅读习惯,把西方话语体系的习惯变为我们的技巧。”这就是说,在翻译中要用地道的外文、用外国人能理解的方式,贴切地表达中文原来的意思。这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单纯语言转换的范畴,是文化的转换,需要谙熟两种文化,并融会贯穿。实际上,翻译就是从一个语言系统进入另外一个语言系统的过程,但又不仅仅是在两种语言之间进行简单的转换,而是一种文化转化的再创作。假如不懂得另外一个使用这个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习俗、语言习惯,是肯定翻译不好的。所以,真正的翻译家一定是善于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思想沟通、心灵沟通的人。 翻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这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入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还有双文化乃至多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以及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例如:“There is a mixture of the tiger and the ape in the character of a Frenchman.”若异化翻译为“法国人的性格混合有老虎和猿的成分”,读者就不容易体会出它的实际含义;若归化翻译为“法国人的性格既残暴又狡猾”又失去了原文的文化色彩;若翻译为“虎恶狐狡,兼而有之,这就是法国人的性格”,则既确切表达了原意,又保持了原文的风格,这就是归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