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文学是有准备的人干的事文学是有准备的人干的事 最早读到简心(郭玉芳)的散文,应该是十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博客流行 ,简心的许多文章,就是以博客的形式出现的,似乎还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粉丝团”。到后来,收到简心的散文集《被绑架的河流》(光明日报出版社),那些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以及未曾读过的文章,终于以书籍的形式列队亮相了。 《被绑架的河流》收录作品 50 多篇,没有分卷分辑,但文章在排列上,还是把相近题材的放在一起,大致来说,包括乡土乡情、生活随想以及为朋友作的书序、若干篇文化人物纪实等。 我以为,全书的精华,多在关于乡土乡情的这部分作品中。从《寒露籽,霜降籽》到《端午记忆》这一溜十余篇文章,以醇厚的乡情、远去的乡土、勾人的乡愁,狠狠地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同时也落落地展现了作者的文学才华。读完这些篇章,我忍不住暗叹一句:文学的确是有准备的人干的事。 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如此的细致入微。正是因为这种坚持多年的“处处留心”式的积累,让这些文章在作者的匠心中自然而然厚重起来。高超的作者往往可以在滴水中折射世界,现在,一个叫“鹤堂”的小地方,就这样被作者不动声色地写出了不小的动静。如同一组被岁月浸染的黑白照,画面中的每个要素,都给人以久违的亲切感与沧桑感。我们可以把它当作某个时期整个赣南、甚至整个乡村大地的缩影。 反观自己,也是乡下人进城,可是,我的故土,留给我的印象都一直是模糊不清的。故土有些什么有个性的人、有意思的事、有讲究的风俗,我往往说不出个所以然。是故土没特色,让人无法言说?这应该不是理由。最重要的,还是从小没养成留意观察的习惯,日子就这样在庸常中逝去,如此,在一个地方居住再久也是竹篮打水的结果。同是这样的题材,为什么人家可以洋洋洒洒信笔万言仍意犹未尽?这就是肚里有货。天道酬勤,生活给了作者丰厚的回馈。说起来,简心从事文学写作的时间并不算早,说成“半路出家”也不为过。然而,文字是最有力的证明,它们告诉读者,文学的种子,早早地就潜入作者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心田了,只待春的时令一到,迅即破土而出,茁壮成长,势不可挡。有准备的人干起文学之事,就是这般水到渠成,挥洒自如。 城市化、工业化使固化了千百年的乡村生活仿佛一夜间分崩离析。所以,乡土成为写作的热门素材,不足为奇。但凡写现实生活,感触细腻、角度独特者往往更容易胜出。简心具备这些优点。她的语言灵动而富有乡土韵味,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