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民族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究民族院校师范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究 师范生的教育实践能力是衡量师范生素养的重要标志。我国现有民族院校15 所,其中多数院校都办有师范教育,几十年来培育了一大批立足本职岗位、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合格老师。加强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实践教学的改革尤为重要。为此,我们以湖北民族学院师范专业为讨论对象,深化分析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与进展形势对师范教育人才培育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师范教育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究。 一、民族院校师范生教育实践面临的主要难题 湖北民族学院既是一所地方院校,又是一所民族院校,地处国家连片特困山区———武陵山区,该区已成为国家经济社会进展试验区,是多民族迁徙流动的走廊。学校以师范、医学类专业为基础,协调进展应用型专业。同时,学校坚持“立足湖北,面对西部,辐射全国,服务基层”的办学定位。学生主要来自民族地区,近 50%的学生来自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地方院校,理应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进展,服务基层;作为民族院校,必须为培育少数民族人才服务,为民族地区服务,肩负着人才培育和服务民族工作的双重任务。而作为湖北民族学院办学基础之一的师范教育,如何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去培育既主要面对西部、服务基层,又服务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进展需要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任务,更是政治任务,它关系着民族团结、民族进步与社会和谐。 学校所处的恩施州城镇化水平比较低,城区中学数量有限,满足师范生课程见习、实习的条件有限,特别是恩施州近些年的中小学“超级大班”更是制约了湖北民族学院师范生的见习与实习工作。在整个武陵山区乃至西部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同样很低,乡村交通不便,山上还有为数不少的教学点,基础教育相对比较薄弱,高中远未普及。与中心城市的师范大学和发达地区的有师范教育的院校相比,我们实践教学可资利用的资源比较薄弱。 二、改革进程与取得的主要成果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一)改革探究的三个阶段 我们的改革探究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是理论讨论与改革尝试。我们在调查讨论中发现,师范专业学生传统的两个月实习受到挑战,主要由实习时间和实习接纳能力两个问题引起。实习生进入实习学校后,一般要经历观摩、在老师指导下备课、试讲、上课、代理班主任等过程。但实习生上手一般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