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灰质炎的护理查房2017.1.20查房人:程晨主持人:胡庆娟一、定义•是指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生物原性感染,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病变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二、病因•本病的确切病因尚未明了。脊髓炎大多为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自身免疫反应,或因中毒、过敏等原因所致的脊髓炎症。其病原主要有流感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狂犬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近年来有由肝炎病毒所导致脊髓炎的报告。尚有一部分患者原因不明,但病前常有某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临床上以横断性脊髓炎最为常见,其病变以胸段为主,其次为颈段,腰段及骶段病变较为少见。表现为脊髓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三、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常在数小时至2~3天内发展到完全性截瘫。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麻木无力、病变部位根痛或变节段束带感,进而发展为脊髓完全性横贯性损害,胸髓最常受累。典型表现:(1)运动障碍:早期常呈脊髓休克表现,截瘫肢体的肌张力低、腱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消失。(2)感觉障碍:病变节段以下所有的感觉丧失,可在感觉消失平面上缘有一感觉过敏区或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病情恢复感觉平面逐步下降,但较运动功能恢复慢,也不明显。(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为大、小便潴留,无膀胱充盈感,呈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膀胱可因过度充盈出现充盈性尿失禁。四、病史•患者,女性,79岁,因“胸痛十余天”入院。既往有胸部带状疱疹病史,有冠心病史,口服药物,近日胸痛自行停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入院后经检查诊断1、脊髓灰质炎2、尿潴留3、冠心病、心功能II级•查体:T36.5℃,P60次/分,R19次/分,BP114/62mmHg,神志清楚,平枕位,查体合作,焦虑面容,回答切题,胸部CT:左肺舌段及左下肺、右中肺纤维条索灶,两侧胸闷增厚,心电图:窦性心律,房室传导阻滞,ST段变化。脊髓MR:腰3/4、腰4/5椎间盘膨出伴突出;腰背部软组织水肿信号;上胸段脊髓炎可能性大。•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监控血压,导尿,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治疗。五、护理诊断•1、肢体感觉障碍:与脊髓炎有关•2、感染:与长期留置尿管有关•3、压疮:与长期卧床有关•4、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卧床、饮食、大小便在床上有关。•5、焦虑: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担心预后有关。•6、潜在并发症:便秘、消化道出血、深静脉血栓形成等。•P1、肢体感觉障碍:与脊髓炎有关•I:1.预防损伤保持床单整洁、干燥、无渣屑,防止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受压或机械性刺激;在洗发、擦身、沐浴时,注意水温度的调节;肢体保暖需用热水袋时,应慎用,水温不宜超过50℃,防止烫伤。•2.知觉训练每天用温水(40~50)℃擦洗感觉障碍的身体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刺激感觉恢复;同时可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按摩、理疗及针灸等。•3.全身或局部按摩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和淋巴液回流,对患侧肢体有一种感觉刺激作用,并能防止或减少局部浮肿,有利于机体的康复;在按摩的同时可配合穴位按压以增加疗效。•4.保证安全对深感觉障碍的病人,在活动过程中应注意保证病人的安全,如病床要低,室内、走廊、卫生间都要有扶手,光线要充足,预防跌倒及外伤的发生。•O:患侧肢体知觉较前好转•P2、感染:与长期留置尿管有关•I:1、安置及更换导尿管必须遵循无菌操作原则。•2、保持外阴及床单元清洁,每天2次外阴清洗。•3、定期更换尿管及尿袋,7天一次更换尿袋,30天更换导硅胶尿管。•4、防止尿液潴留、逆流,放置储尿袋时应低于膀胱,并及早发现导尿管扭曲阻塞等异常情况。•5、在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多饮水,每天2000ml到3000ml以稀释尿液。•6、尽可能减少导尿管与储尿袋接口的安装次数。因此在尿液清亮和无尿路感染时,避免冲洗膀胱,也减少尿路感染机会。•O:患者目前未发生尿路感染。•P3、压疮:与长期卧床有关•I: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常更换卧位,一般2小时翻身一次,建立床头翻身卡,在各种卧位时,还可釆用翻身床、气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