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调研报告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围绕“发挥自身优势,推动** 新发展”参考课题,科技局班子问计于专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究和开展了泥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概述泥炭的概念泥炭 (peat)又称草炭、泥煤,是由沼泽植物残体在水下缺氧环境中经厌氧菌的不完全分解形成,具有多组分、多级分、半胶体特性的高分子复杂亲水物质。泥炭是一种在农业、工业和医药等方面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泥炭有机质由腐植酸和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组成,有疏松的结构、 含抗甾类、黄酮类等。被称为“乌金散”的腐植酸药物记载起源于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我国的泥炭资源概况水热组合条件是影响泥炭形成与发育的主导因素,因此,泥炭的空间分布主要决定于泥炭形成时期的气候状况,其次是地质、地貌和水文等因素。全球泥炭的分布具有地带性特点,从高纬到低纬可分为4 个地带 : 带湿润广泛发育的弱泥炭堆积带;温带湿润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热带湿润不发达的弱泥炭堆积带;赤道雨林或热带雨林较发达的强泥炭堆积带。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形成多种多样类型的泥炭。泥炭资源的调查系统数据变化大,1963 年列入世界泥炭资源统计表中的泥炭地面积10 万公顷,泥炭储量只有2 亿吨; 1980 年的数据是,泥炭地面积348 万公顷,储量达270亿吨; 1988 年国家地质矿产部在“全国泥炭资源报告”中指出,全国有泥炭地面积104 万 hm2,储量为 46.8 亿吨,该数据是按泥炭矿层自然状态下超过30cm 的标准调查获得,比较接近世界规范。如按世界泥炭含水量40%要求计算储量,我国泥炭的容重0.8-0.85g/cm2。这样一来,我国泥炭总储量应是124.8亿吨。近年来我国泥炭列为矿产资源后,地质调查工作水平有很大提高,1986 年地质矿产部所组织的全国性泥炭资源远景调查,采用了地质填图、钻探、取样和测试等手段,配合航测、卫片解译及现代化仪器分析,实现了规范化的泥炭调查,在获得的总储量中属可用资源量的有115.6亿吨,占全国总资源量的92.5%,其中探明储量或称勘探储量为8.8 亿吨, 占全国可用资源量的7.6%;推断储量81.3 亿吨,占 70.4%,预测储量为25.3 亿吨,占 21.9%。从泥炭存在形式看我国泥炭量与质量分布特点是,裸露泥炭明显多于埋藏泥炭。裸露泥炭和埋藏泥炭分别占总量的70.72 %和 29.28 %。从泥炭营养类型分析,以富营养泥炭占优势。富营养泥炭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