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因素————计量经济学模型国商 02 级 2 班第 10 研究小组明晓丽 40202025 刘兴华 40202080 杜海波 40202072 陈文犀 40202083 吴旭晖 40202033 指导老师 :庞皓 鲁万波时间 2004 年 9 月---12 月目录一: 问题的提出二、经济理论 : 三、关于研究方法:四、模型的数据 :五 模型的具体形式和检验(一)多重共线性检验1、多重共线性检验2、多重共线性的修正(逐步回归法)(二)异方差性检验(三)自相关性检验与修正1、 自相关的检验2、自相关性的修正(迭代法)3、可支配收入的影响分析4 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分析六、模型的经济解释七、政策建议关键词:城乡储蓄余额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消费价格指数[ 摘要 ] 本文旨在对影响我国储蓄余额的多个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从中选出影响较大的一个或者是几个因素,建立储蓄模型,以此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储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首先,我们选择了可能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几个因素,根据计量经济学的知识以及经济意义建立了相应的模型,随后,我们收集了从1985 到 2003 年的数据, 利用 EVIEWS 软件,对模型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估计和检验, 不断对模型进行修正,得出我们自己的结论。最后,对这个结论从宏观的经济意义上进行了自己的一些解释,并针对如今在储蓄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我们自己的一点看法。一、问题的提出 :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居民收入和物价水平迅速提高。这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探讨中国居民储蓄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相应研究,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居民储蓄是现代社会总储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居民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广义的居民储蓄是指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未被消费的剩余部分,是城乡居民持有的各种金融资产之和与西方经济理论比较,我国关于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我们将在较大程度上借助西方主要的储蓄理论,并且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做必要的修正。根据“鲁滨逊.克鲁索经济”假定投资等于储蓄,消费和储蓄决策是完全一样的, 给定可支配收入, 消费者一旦选定了消费, 那么储蓄也就决定了,所以我们可利用各种消费收入理论来间接分析对储蓄的影响: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