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艺术特点——就《荷塘月色》 《绿》《春》《白水 漈》等文谈朱自清写景散文的结构、抒情手法、语言艺术风格一、总论朱自清, 原籍浙江绍兴, 1898 年 11 月 22 日出生于江苏东海(今连云港市海州区) ,1948 年因贫病死于北平。他是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腹有诗书气自华,”他的一生,给人们树立了“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的榜样, 更给人们留下了一道道精美的诗歌、散文、文艺理论等文学艺术的大餐。朱自清于 1923 年发表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显示出他的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从此以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1928年出版的纪实性散文《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他的散文如 《背影》《你我》《荷塘月色》《匆匆》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散文;二是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的散文;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的小品,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 其中《背影》《荷塘月色》 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散文也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等基本手法,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具有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那就是构思、结构漂亮精美、严整缜密,情感真挚委婉,语言优美清新而又风格多样。本文拟从朱自清写景散文的角度,谈一谈朱自清散文结构、抒情、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下面,请随我走进朱自清下景抒情类散文的精美画廊,去领略其精美的结构、赤子的情感、朴素清新而不失典雅的语言艺术。二、朱自清写景散文的结构艺术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 ,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的特点,历来被概括为“形散神聚”, 即在主旨集中明确的基础上,形式上可以散些,在内容上表现可以更自由。 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