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析《等待》中的叙事节奏浅析《等待》中的叙事节奏 李雨其 摘 要:《等待》是著名美籍华侨作家哈金的代表作,小说以简单朴实的语言和写实的风格展现了一个个平凡人物的生活故事,包含丰富的伦理意义。以叙事时距和频率为突破点探讨《等待》中叙事节奏,分析省略、场景以及重复叙事对小说叙述节奏的控制,读者可以看到这种叙事节奏对人物刻画和主题进展所具备的独特意义。 关键词:《等待》;叙事节奏;时距;重复叙事 哈金,原名金雪飞,于 20 世纪 80 年代赴美进修博士学位,随后留美成为美国公民。哈金首先在诗歌领域进行创作,后期的创作以小说为主。作为一个美籍华侨作家,哈金坚持用英语进行写作,但其小说内容又是以上世纪中后期的中国为背景展开的。真正让哈金备受瞩目的是他于 1999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等待》。《等待》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让哈金走入了大众的视野中。 《等待》讲述的故事发生于 1963-1985 年,主人公孔林在木基市的一所医院工作,早在医学院毕业前,他就依照父母之命与同村的姑娘淑玉结了婚,但除了有个女儿,两人的婚姻其实是有名无实。孔林与医院的护士吴曼娜两情相悦,因此孔准备与老家的妻子离婚,追求爱情。但离婚的事却因为各种原因拖了一年又一年。根据医院的政策,夫妻分居 18 年便可自动解除婚姻关系,孔林与曼娜就这样等了 18 年。终于名正言顺在一起的二人婚后却并没有想象地那么幸福,孔林此时发现他更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于是对淑玉做下承诺,让她等着自己重回自由,两人再建家庭。故事十分简单,但却发人深省,开放式结局也让人啼笑皆非。 严格来说,小说节奏是比较快的,因为它用 23 万字就介绍完了 22 年的生活。但叙述者并不是囫囵吞枣地讲述这个故事。有评论家指出《等待》“写一场离婚案件之艰难,就非得老实巴交地写上 18 年才肯罢手”[1],然而笔者认为,在这样一本看似平凡无奇甚至安排得过于“老实本分”的小说中,其实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含着作者精细的部署。 一、叙述时距中的虚实相生 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提出了时序、时距、频率等概念,并指出这些叙事因素将直接影响叙事节奏。根据热奈特的叙事理论,时距体现的是叙述时长(NT)和故事时长(ST)之间的关系,热奈特将时距的变化形式分为四类[2]: 概述 NT 停顿 NT=X,ST=O 场景 NT=ST 其中叙事节奏最快的就是省略,因为它将故事中的事件直接删减,叙述文本的时长为零。而停顿和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