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制造性思维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一直把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作为衡量语文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准。在越来越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今日,思维能力的培育显得尤其重要。 一、通过口语训练培育思维敏捷性 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感知、理解、运用、巩固语文知识的过程。高中学生有了一些知识储备,但仍然不够丰富,缺乏机智,思维迟钝。当老师讲授一篇新课文,尤其是内容较深或主旨内隐的课文时,他们大多不能迅速地理解、把握课文内容。笔者利用课前五分钟,每日由一名学生讲一个成语故事。说故事者,先在黑板边上写出当日要说的成语及含义、出处,然后再讲与其有关的成语故事。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知识面广了,口头语言活泼了,听课时思维也敏捷了,师生双边教学关系也和谐了,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学生相对于初中学生少了些活泼,多了些沉静,但仍有少数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约束力差,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思维呈时断时续的状态,影响了知识的猎取和运用。也有些学生由于基础差,课堂上受阻于疑难问题,影响了听课效果。老师教学应该面对全体学生,既要抓住学生思维的受阻点及时点拨,消除疑难,保持学生思维的流畅,又要讲究教学的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思维持续活跃。 笔者每周安排一节演讲课,以“理想·成就·意志力”等为主题,开展系列的朗诵、讲故事和演讲活动。通过朗诵诗歌,陶治了学生的情操;讲名人读书立志的故事,学生受到了教育;自选题演说,抒发了感情,表达了决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通过口语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持续性得到了改观。 二、精心设计提问,培育思维深刻性 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提问,引导学生自主研习、小组讨论,能提高学生思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深刻性。比如在讲授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时,笔者就设计了以下一些问题:柳宗元众山之游的感受是什么?西山之“怪特”表现在哪里?西山的景物为什么深得作者喜爱?在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文题冠以“始得”二字的妙处。学生积极思考,最后在老师的点拨下,终于明白了文章的精致构思:从“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到“始指异之”,再以“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结束全文。“始得”二字既是游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