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特色是进展图书事业之亮点特色是进展图书事业之亮点 民族文献是指文献中记录、储存少数民族知识与信息的一切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都制造了自己独特的历史与文化,为人类文明留下了千古不朽的民族文献。 民族文献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是中华文献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数量浩瀚、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涉及广泛,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粗略统计,我国的民族文献总量上亿册。其中藏文典籍60 万函,蒙文古籍 1500 余种,满文古籍 150 万件,东巴经书 2 万余册。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彝文、傣文、纳西文、女真文等等多种典籍。蒙古族的三大历史名著《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影响深远,有很高的讨论价值,并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藏文《格萨尔王传》体制宏大、影响深远,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突厥语大词典》被称为 11 世纪突厥人民的真实记录。藏族史学家宣奴贝编写的《青史》,傣文记载的《泐史》,维吾尔文《福乐智慧》,彝文《阿诗玛》,柯尔克孜文《玛纳斯》等,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精品。有人说,民族文献是民族地区图书馆走向市场经济的无价珍宝,是制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宝贵宝藏。历年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但由于受地方经济、交通闭塞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不少民族地区图书馆还未能把民族文献的开发利用提上议事日程,措施不得力、落实不到位。所以,加强其管理,改变其传统的管理模式,是民族地区图书馆面临的一大课题。尤其对“特色文献”,即民族文献的现代化管理,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对弘扬中华多元文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腾飞,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民族地区图书馆加强其现代化管理,主要由“四化”组成,即工作标准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人员智能化。 一、工作标准化 法律规范图书馆工作标准化,是图书馆多年提倡的宿愿。因为它是实现文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献资源共建共享的核心与关键,是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源网络化畅通无阻的基本条件。它不仅关系到图书馆的生存与进展,还关系到信息产业能否持续稳定地健康进展。没有标准化,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就是一句空话;没有标准化,就很难实现图书馆现代化。 多年来,民族地区图书馆对民族文献的标准化管理,做出了很多不容置疑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很多未能达标的不足。因为民族地区的图书馆大多处于经济落后地区,其管理基本沿袭着“各自为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