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讨论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高职英语教学讨论 摘 要:生态语言学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为外语教育的教学理论讨论和实践探究开拓了更新更宽的视野。在生态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进行了教与学主体、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和教学评价方面的探究和讨论,旨在提高外语课堂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和时代性。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一、引言 近几十年来,随着生态语言学讨论在国际和国内的日益深化以及快速进展 ,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越来越多地从生态的视角探讨语言、语言教学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语言学习相关因素的系统性得到关注,推动着外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讨论,对当下国内高等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 二、生态语言学理论 人类对生态环境问题的担忧与讨论促进了生态学的进展,而生态学原理在人类活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又诞生了环境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教育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交叉学科。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豪根(E.Haugen)在 1970 年提出了“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的概念,以讨论“任何特定的语言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此后,语言与生态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深化,一般认为,生态语言学有两种讨论范式:“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前者被理解为语言的生态学(linguistic ecology),认为语言有自己的生态环境,语言的有用者及其存在的社会决定了语言的生存环境。后者则注重语言在生态环境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呼吁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social accountability)。黄国文教授认为,这两种不同的讨论生态语言学的途径是“隐喻范式”和“非隐喻范式”。隐喻范式讨论语言生态本身,非隐喻范式注重话语和行为的生态审视和批判[1]。此后,生態语言学在 21 世纪得到进一步进展。简而言之,生态语言学,就是生态学和语言学结合而成的新兴语言学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支,其任务是通过分析讨论语言的生态因素,揭示语言与环境的相互作用[2]。 三、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外语教学讨论现状 随着生态语言学的兴起和进展,国内外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们开始从生态学的视角讨论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问题,这给外语教育教学者们带来重要的启发,并在外语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育的大环境中,包括人才的培育目标、教学理念和方法、评估手段,甚至包括课堂教学中的老师和学生、教学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