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意,正在发生改变生意,正在发生改变 典小韦 当下社会讨论最多的话题,无疑就是疫情导致全球的經济压力。 中国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是-6.8%,这是自 1992 年以来,中国经济第一次出现季度性的萎缩,中间隔了近 30 年。尽管 4、5 月份,经济开始复苏,但做企业的仍然压力巨大。 为此,很多经济学家想了各种办法,比如呼吁发消费券,还有呼吁直接发钱的。一些省市领导更是带头下馆子吃饭,都是为了复苏经济。 保护企业的正常经营进展,就是保护经济稳定,甚至保护民生稳定。 而从微观层面上看,把经济压力拆解后,我们会发现“受疫情影响”只是表面因素,其背后更本质的原因就是需求的下降。 比如,美国服装巨头 GAP 告急,8 万员工被“休假”停薪,市值跌了 60%;阿迪达斯表示,目前全球超过 70%的门店仍然被关闭,今年一季度营业利润下降 93%……各种餐饮、商超、旅游等企业,甚至一些知名的家电企业,都被曝出缺乏增长。 这就是弗雷德·维尔斯马的一个理论,今日企业面临的所有问题是——顾客(即客户)不足。因为“顾客不足”,导致了各行各业的增长缺少动力,甚至“负增长”。 事实很明显,假如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会受到更大威胁,甚至会瘫痪一个国家的经济。但是陈春花教授说:增长是永恒的话题,任何一家企业,都要想尽办法让自己的增长不受环境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假如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增长的源动力”始终没有变化——增长的核心就是贴近客户,为客户制造价值。 企业如何贴近客户?如何理解客户?其实我们早已有答案,而疫情让这一答案更加清楚,那就是在线化、数字化。 需求,到底去了哪里?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当下中国,大部分人者处于“消费升级”的状态,今日的消费者,呈现出来的庞大集体购买力是前所未有的。问题的根本是,商家该如何去吸引这股强大的购买力? 前段时间,疫情对大超市的影响非常大,一些社区便利店和生鲜电商等,迎来大爆发,大众点评、饿了么等业务都出现井喷。其实,不是没有消费者,线下实体店之所以“顾客不足”,主要是因为顾客去了两个地方:1,线上;2,“私域流量”。 去往线上很好理解,比如京东、天猫等等。但是企业更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到底该去“捞流量”还是应该培育自己的“品牌资产”: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外卖平台……的本质是流量平台,但流量不属于商家的自有资产,商家要买广告位、交进场费,才能短暂、一次性的猎取“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