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阔教育者越来越重视初中语文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方式。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是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教育和生活相结合,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生活。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 初中语文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XX)08-0091-01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大都采纳“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只顾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课堂比较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从而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比较低。生活教育理论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生活与教育是分不开的,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所以教育也要不断前进,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确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同时应该学会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1 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学习最好的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生活教育理论其实就是指生活和教育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因而在激发学生语文兴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从生活的角度入手。首先老师要通过课堂和平常的观察去了解学生的生活以及学生感兴趣的东西,然后根据学生的喜好来设计教学的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内容。例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加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方言,这样既让学生感觉亲切,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可以增添语言的色彩。同时,老师可以利用学生所不熟悉或者没见过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节内容的时候,文中提到“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老师可以为学生带一点覆盆子和桑葚,让学生看一看,尝一尝。另外,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