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子信息工程高职专业实验教学的讨论电子信息工程高职专业实验教学的讨论 摘要:为提高高职电子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对以实验教学为主线索的教材、实验器材建设等作些探讨。 关键词:实验主线索;专业基础知识;实验设备开发 对于学制三年的电子信息工程高职专业,基础理论及电子类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由浅入深要学 3 个学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实践课的课时要占总课时的40%。因此,制订教学计划时多采纳增加专业课和实训课程的实践课时来完成实践总课时比例的要求。本文从提高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效果的角度,围绕实验内容衔接、选择教材、实验设备开发、实验教学模式等方面作些探讨。 一、“三段式”课程体系下,做好实验内容衔接,应设置灵活课时的技能课 我国高职教育现行的课程模式基本上沿用了培育工程型人才的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应用的“三段式”结构,即按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构成课程体系。在“三段式”的框架下,电子信息工程高职专业,按较多课程的知识系统分类,课程安排也有三条主线。电子类知识、计算机类知识、外语知识。这三类知识的教学均要求由浅入深,第一学期就同时开课,使学生对掌握的知识有较长的学习过程。然而思想政治教育、体育也最好在学生一进校就开课,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增强体质。但受周课时数的影响,无法安排过多的课程,制订教学计划时多注重各类课程理论知识的连续性,忽略实验课程知识内容的衔接。如做电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时,仪器仪表检测技能课还未开,这会影响电工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实验教学。为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育,应早开电子电路制作课又遇数字电路理论等课程未开,使开放式电子电路制作的选择受到限制。 课程之间知识内容衔接的好,教学效率高,因此,在强调理论知识衔接好的前提下,尽量做好实验知识的衔接,较好的方法是设置课时灵活的技能课,以该课程作好实验内容的衔接。可采纳分段教学的形式,打破每学期课时数如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8、36、54 的课时限制。成绩与总课时数可在该课程 2、3 学期结束后计算。电子电路制作课可采纳每周少课时多学期或每学期多选题的方案解决,既早开课又能随理论教学进度逐渐做完电子电路制作的内容。 二、实验为主线索的课程体系下的教材建设 高职教育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考虑学生所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不必过分强调理论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