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成员:建设背景在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今天,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几乎所有的高校便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各个职能部门都基本实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管理。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各个管理部门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大了工作难度,管理手段落后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推动力。为加速我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我校决定全面应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从而实现我校数字化校园的全面发展。校园网的现状我校于2006年接入中国联通网络初步建成了基本的校园网,实现了基本的上网功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1、网络设备陈旧老化(需陆续更换)2、初期建设的网络规划设计图纸已丢失(可根据现有线路重新规划设计)3、缺少网络防火墙(必须有)4、资源共享不够:应用系统独立运行,形成了资源孤岛、信息孤岛,资源未能有效共享5、以下系统可按需开发:网上收费系统各种功能教室预约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OA办公系统(教育版)档案管理系统(教育版)纸质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校园信息化)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电子教室)上网行为管理系统班班通视频会议系统幼儿园综合管理系统1、应用驱动不够应用是数字化校园的核心目的,但在用什么来驱动应用上,学院一直不确定,彰显驱动能力不足,“数据”驱动应用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2、资源共享不够应用系统独立运行,形成了资源孤岛、信息孤岛,资源不能有效共享,建立数字化校园门户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3、信息服务不够数字化校园的的核心作用是服务学生、服务老师和服务管理,信息标准不统一、没有统一的信息门户、应用培训工作缺少都制约了数字化校园的信息服务。建设统一的信息标准和信息门户、整合已有应用系统、新上其他应用系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4、顶层规划与协调不足数字化校园的建设都是临时需求驱动的,缺少统一的顶层规划,建设过程中协调和执行力弱,成立级别较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5、已有资源利用不够学院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三年时间中,积累了较多的资源,但这些资源利用不够和闲置的较多,资源整合急待解决。三、建设指导思想及思路(一)建设指导思想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须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指导思想。1、统一规划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与网络工程、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具有投资高、建设难、周期长、涉及部门和人员多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必须站在整个学院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2、分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建设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3、加强应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教学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化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院经过三年多的信息化建设,购2置、开发了不少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数字化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5、共享数据学院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