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穿越边界的探险

穿越边界的探险_第1页
1/3
穿越边界的探险_第2页
2/3
穿越边界的探险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穿越边界的探险穿越边界的探险 编者按:此文为张柠学术著作《土地的黄昏》研讨会纪要。会议由中国社科院人类学讨论所文化人类学讨论室和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主办。中国当代文学和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界十几位专家出席了研讨会。此录音稿由吕约整理,未经发言专家批阅。 刘铁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讨论所原所长) 我们从张柠的著作看出,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个别学科 ,尤其是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文学之间,是没有那么严格的界限的。而且恐怕这个界限本身就是值得怀疑的——所谓值得怀疑就是你从哪个主体的眼光来看。假如从一个生活中的人的视角来看,大可以对我们这种学科的设定表示陌生和完全的不了解,或是即使了解也感到栖栖遑遑,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么,我觉得我们自己在体制内培育成学科的专业工作者的时候,有可能需要像张柠这样勇敢地突破这些专业。我觉得今日这个会议的题目非常的出彩——“穿越边界的探险”——这是原来没有边界的边界,但是被我们设置了一个邊界,我们敢不敢于穿越?在穿越的时候我们所谓探险的话,“险”在哪里?险可能不在生活,险反而可能在我们自己的话语里,在一种权威性和习惯性里,来自我们学科设置本身。 所以我觉得张柠的勇敢值得称道。我自己作为一个主要从事民俗学讨论的老师,觉得我们最近有一种思考和张柠不谋而合,非常默契地走到一起。最近我们讨论所也来了一位美国留学的博士,她叫彭牧。她回来以后呢也向我们介绍了一个美国民俗学界的“身体民俗学”的转向。在她回来之前呢,我也写过这样的文章。我当时是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出来的概念,就是“非物质性,还是身体性”。那么好像彭牧的介绍、张柠的写作和我自己的思考,我觉得我们都放到一起来了。书中当然有很多重要的观点,我觉得最重要的当然是他对现在整个城市化过程中原有的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互相冲突过程的文化批判,而重点是回看农村文化的可理解性——不能说合理性,应该说可理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解性——就是说假如你是站在一个农民的立场上,或是你自己回归于农民的时候,你就觉得这种文化有很多很多可以理解的地方。而我们没有给予理解,而让它成为了长期以来被现代话语所批判的一个对象。假如这样来看,我们觉得他在回看农村的过程中特别注重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注重那个农业文化核心的东西——就是身体没有被完全侵蚀,而是在完全地生长过程中。而今日这个高...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穿越边界的探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