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素笺写下的流逝时间素笺写下的流逝时间 左中美的散文集《时间素笺》付梓之前,她打来电话,请我作序,得以先睹为快。 阅读的过程,是一次重新认识左中美的过程。在她的散文集《不见秋天》获得了云南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创作奖励基金奖(文学类)二等奖后。她一如既往地痴情于写作,两年后又推出这么一本散文新著,确实让我吃惊。 散文贵“真”,读左中美的第二本散文集。我再次感觉左中美就是一个很真的人。正是血液中流淌着的这种源于彝族祖先的真诚,成就了她的散文。 关于获奖散文集《不见秋天》,我特别看中的,就是她忠实于本民族语境 。用本民族语言方式进行思维和写作的态度。这也是一种纯度很高的“真”。这种“真”,比起某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作者来说,无疑是强大而高超的,它彰显了个性——民族的个性、作家的个性,正因为如此,这本散文集的获奖也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在新出的《时间素笺》中,左中美一如既往地保留着她的民族之真、个性之真、性情之真的同时,也有了新的开拓和提升。这本散文集,向我们呈现了她在散文写作中的新追求、新面貌、新天地。 最显著的特点,是开阔。不难看出,与《不见秋天》相比,这本新集子,是在原来的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的。因为作家不满足已有的高度,而是继续向上,结果便是视野的更加开阔。这种开阔,不仅是因为集子中题材更加宽阔,除了故乡的山水、人情、故事外,还有了《在和顺》、《时间西安》、《苍山,是一句诺言》等一批描写故乡之外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即使取材于本地生活题材的作品,也视野开阔,跳出了原来的思路和套路,信马由缰,峰回路转,入眼皆是风景,让人美不胜收。读《山居小引》,我吃惊于她竟在日常最寻常不过的生活画面中发现那么多可圈可点的东西:狗。猫。阳光。猪鸡。核桃树。大山。天空。野菜。青瓦。小院。这是一篇仅 2100 多字的散文篇什,竟然写了这么多东西。空间疏朗而开阔。而且,细读其中的某些部分,比如“阳光”,发现她的书写层次,显然高于过去,有了更加开阔的视野空间:“阳光。丈夫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请来的两个老乡正在为我们打围墙,两个人一个站在墙头上用木槌舂墙,一个用竹簸箕抬来湿土往墙板里倒。阳光在那个弯腰舂墙的人的脊背上起伏。在他手中起起落落的木槌上闪耀,在那个端土者举在肩上的簸箕里移动。木槌一下又一下地打,土一簸箕又一簸箕地倒,墙一点一点地夯实,阳光便像腌菜里的盐,一层又一层地被洒在这墙里。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