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综合课程老师角色的定位综合课程老师角色的定位 综合课程的界定存在很多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综合课程是相对于分科课程而言的,是根据一定的内在关系,在范围上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进行有机补充、融合、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课程。综合课程因其自身的优势成为课程改革的一种趋势。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浙江、上海等地率先在义务教育阶段将“历史与社会”、“科学”两门综合课程正式纳入初中教学计划并进行试验,综合课程问题也逐渐引起了国内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综合课程改革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随着初中综合课程在全国各地实验点的进行,综合课程的有效实施也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其中老师问题是制约综合课程改革的“瓶颈”因素。那么,老师在综合课程改革中应做些什么、到底如何去定位综合课程中的老师角色? 老师的决策者角色 所谓课程决策(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development),是指在课程进展(curriculum development)过程中对教育目的与手段进行推断和选择,从而决定学生学习怎样的课程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标,怎样学习,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这些都是课程决策的过程。 综合课程存在多种设计模式,如相关的分科式设计、广延的分科式设计、合科式设计等。但无论何种形式的课程形态,只有吸纳老师建议的综合课程,才能更接近真实的“教学场景”,才能更具有现实操作的可能性。 首先,在课程综合化过程中,课程理论专家能够保证知识逻辑结构的严密与科学,能够体现社会的价值与需求,但是,理论专家不一定真正了解实践,这种在理论形态上合理的课程可能不为学生所认可。 其次,老师处于教学一线,真正了解学生。老师参加决策可以确保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以及过去的经验不被忽略,不被拒斥在课程设计的视野之外,实现理论讨论与实践基础的和谐统一。同时,老师也只有在参加决策的过程中,才能意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体验到综合课程改革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从而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综合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 然而,从课程改革实际进程的考察中可以看出,许多老师并没有参加课程决策的积极性,有些老师甚至对新课程改革有一些抵触情绪。这无疑是综合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发生的校本课程进展运动之所以没有成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老师缺乏课程决策意识。目前,假如不激发和提升老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