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群体游戏-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

群体游戏-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_第1页
1/8
群体游戏-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_第2页
2/8
群体游戏-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_第3页
3/8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群体游戏_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群体游戏_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 摘要采纳 GNAT 范式,以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对 20 位闽北语系及 27 位闽南语系大学生进行听觉实验,考察方言群体对中性词与评价词汇的联结差异,探究方言与思维的关系。结果:对方言呈现的词,闽北语系内隐态度消极,闽南语系内隐态度积极,二者差异显著;对普通话呈现的词,两种语系均趋于消极,差异不显著。结论:特定方言呈现词汇将引发相应的内隐态度,闽南语引发积极内隐态度。闽北语和普通话引发消极内隐态度。 关键词方言相对论,方言讨论,GNAT,内隐态度。 分类号 B842.5 1 前言 “虽然我们认为我们支配自己的语词,然而实际上是我们被这些语词占有和支配。言词强烈地影响着最聪慧的人的智慧,它们最容易搅乱和歪曲他的推断。”――罗杰,培根。人们总以语言的主人自居,认为自己掌控着所使用的语言,殊不知,语言正影响着我们的思维,越是平常的词语,往往影响越深,语言影响了思维,影响人们的看待客观事物的态度。 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至今争论不休,主张语言的差异导致了思维的差异,即语言影响思维的观点近年来逐渐占据上风,并逐步进展为当今的语言相对论。18 世纪初,意大利哲学家维科提出了“文化相对论”,认为不同文化的成员对同样的人和事物看法不同,这是语言相对论的雏形。20 世纪上半叶,美国人类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完整而准确地提出了语言相对论思想,他们对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进行了深化系统的讨论,认为一种语言的结构会影响使用者的习惯性思维,语言范畴一旦组成连贯的系统,就有可能左右一个人的世界观,即“萨丕尔一沃尔夫假说”。一般认为,该假说有两种形式,其一是较强的语言决定论(Linguistic deter-minism),它认为一种语言决定了其语言使用者思维、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说话、行为的方式,而某种特定的思维方式是无法在另外一种语言中表达出来,因而无法被另外一种文化所理解。其二是温柔的语言相对论(Lin 一~uistic relativity),认为一种特定文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模式、思维结构等,从而造成整个文化与其他文化结构上的差别,但这样的差别不是不能逾越的。 有些讨论提供了支持语言相对论的证据 14-61,而有些讨论对此提出了质疑。近十年来,语言相对论实证讨论显示出较强进展势头,讨论者们在反事实假设、名词的性、即时思维、名词数标记、空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群体游戏-汉语不同方言群体对中性词汇内隐态度的差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