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药膳餐厅存在的意义 特色餐厅存在的意义药膳餐厅存在的意义 特色餐厅存在的意义 药膳“寓医于食”,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对药膳,始终是有好感的。而且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了解得深化,就越对这个具有上千年历史底蕴的产物心生敬意。 但药膳在很多人眼里也会显得很无趣,甚至心理上有排斥感。记者在写此文之前做过一个简单的街边问卷调查,问题就一个,是否了解和喜爱吃药膳。按回馈率来说,上述这类人群呈年龄两极化:20 岁左右的人的观点是,对药膳不大了解;而 60 以上的老年人则说,我又没有病,吃什么药,用膳就可以了。即便是 30岁至 50 岁左右的人群,对药膳的态度也是不排斥却也不那么热衷。 或许记者的调查没有普遍性,不过至少可以说明一点,对于药膳,尽管它存在的时间久远,并且能延续至今终归有它的生命力,但国人对它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化的,在看起来全民皆有补的愿望的当下,补与药膳的关系是什么?药膳到底是怎么回事?药膳餐厅出现的意义何为?药膳餐厅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首家以健康养生与会展为主题的五星级酒店――北京康源瑞廷酒店。其康源轩药膳餐厅的药膳厨师长王友红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药膳讨论与烹饪有十余个年头了。或许他的心得与感受,对大众了解药膳与进补会有些指导意义。 到底什么事药膳 我国自文字出现以后,甲骨文与金文中就已经有了“药”字与“膳”字。而将药字与膳字连起来使用,形成“药膳”这个词,则最早见于《后汉书列女・传》。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丰富的药膳知识,并出现了从事药膳制作和应用的专职人员。 王友红说:“药膳源于古代,现代真正成形,应该是 1985 年被国家中医管理局正式纳入中医讨论范畴以后,并确立了药膳成为我国中医药的一门新学科――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药膳学。” 王友红回忆道:“那个时候我还没参加工作,但父亲是中医,家里时常会煮一些添加了药材的吃食,当时也不懂,就觉得和别人家做的菜不一样。现在想来,那该就算是简单的药膳了。” 当记者问起为什么没有随父行医而是干起了厨师这一行时,王友红略显腼腆地笑了笑说,差一点我就是未来的老中医了,但二者相比,我还是更喜爱厨师这一行,不过也算没偏离中医,从做厨师的那一天起我就有了双重身份――厨师和药膳师。 “严格地说,一个好的药膳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烹饪知识,同时,中医学以及营养学的理论也必须要兼备”,王友红说,现代药膳,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