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将乐中学校园安全状况的调查研究——高二(12)班黄乐廖婕指导老师:梁观珠中小学校园是人群高度密集的场所,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个体认知水平比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容易受到伤害和发生安全事故。剖析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保证校园安全,避免学生受到伤害,是全社会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社会安全最重要的是人身安全,最让人牵挂揪心的是孩子安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关于校园安全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之一。从广义上讲,校园安全事故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某种偶然突发的因素而导致的人为伤害事件。据调查,1999年~2002年间,光北京市就发生学校赔偿经济损失的学生伤亡事故360余起,可见校园安全隐患对于每个学校来说都是一个尖锐的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孩子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我县校园安全现状。1、问卷调查,了解校园安全现状。在高二年段12个班级,平均每班发放30份,共360份问卷,收回346张有效答卷。大多数同学认为校园安全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密切,同学们都能意识到校园安全的基本性质,校园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经分析调查问卷数据所知:关注了校园安全新闻的同学仅28%,说明同学们更习惯于被校园安全关注,而忽略了主动关注校园安全。24%的同学认为学校安保不到位,23%的同学认为自身缺乏防范意识,近70%的同学认为应积极参与文明校园建设,遭遇过校园安全事故的同学仅占28%。82%的同学没有参加过在校安全教育活动,或者没有真正获得安全知识,这说明校园安全教育还有待加强。完全能熟练使用安全设备的同学仅10%,认为学校治安状况好的同学仅12%,对学校周边环境满意的同学仅15%,这些都说明了学校周边还有太多不安全因素在影响着同学们,学校在安全教育上存在责任的缺失并有必要加强安全管理,至少要做到安抚“民心”。据了解,只有43%的同学在丢失财物后报保卫部,首先说明同学们在这方面安全意识薄弱,其次说明学校在这方面已渐渐失去民心,失去信任,也说明了学校与社会中人员良莠不齐,环境都比较复杂。而同学们在处理矛盾的方式上不尽相同,对打架事件也认识不足,足以说明社会总体的变化以及人际的疏离和信仰的缺失。2、走访接触,了解校园安全事故。(一)交通安全及不当行为造成的意外事故。学生放学的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时也是下班时间,这也就使道路变得异常拥挤。校园周边的交通参与者通常有学生,家长和所在地居民。由于安全意识薄落,安全教育不足,往往会忽视交通规则对自己的保护作用。学生骑车闯红绿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旦有一人带头其他学生便会加入,久而久之学生也把这视为理所当然,而且在交通最为拥挤的时间段内,交通警察考虑到学生这一行为只会持续一小段时间,便也就不多加制止,甚至是催促学生尽快前进不要挡路,埋下了学生交通安全的一大隐患。在2011年3月份,我县某校两名高中生骑车因闯红灯和迎面而来的一辆小车相撞,身受重伤,如果他们能遵守交通规则就能避免事故的发生。学生在课余时间相互追逐、戏耍、打闹时不掌握分寸和方式方法,使用笔、石子、小刀、玩具等器械造成的伤害也屡见不鲜。特别是擅自外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使人痛心疾首。2010年我县境内就发生了许多起因为学生的不当行为酿成亲者痛的悲剧:万全学校小学生私自到小河边玩不慎溺水身亡,黄潭小学一寄宿生星期天到校后下河游泳溺水身亡,新路口小学二年级学生课间在水渠边玩时落水身亡,光明学校寄宿生半夜从下水道管下溜时被衣物吊亡等等。(二)校园暴力和治安问题校园暴力已经演变成不得不引起重视的社会现象。校园暴力是长期存在的,有的校园暴力就发生在校门口,就发生在上下学的时段。在水南中学某次放学时间,校门口聚集了许多社会小青年,其中一个看到校内有人走出来就直接冲上去一阵拳打脚踢,许多围观的学生因为害怕也不敢进校门去找老师,最后被一位刚好出校门的校领导看到制止了。一位家长曾反应自己的孩子在某段时间不断的向家里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