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西北联大岁月的北师大西北联大岁月的北师大 上世纪 30 年代末成立的西北联合大学,是国民政府战时高等教育资源转移和调整的一部分。北师大(时称北平师范大学)作为西北联合大学的组建一方,不仅举全校之力做抗战救国的努力,自觉投身于西北文化教育的开发和社会建设,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也维系了学脉和传统的承续,成为国难时期国立大学艰难求存、教育抗战的一个代表。 日军全面侵华对北平师范大学的破坏 由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源,历经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展而来的北平师范大学,经过 30 多年的进展,上世纪 30 年代已成为一所包含三院 12 系、一个讨论院的高水平大学,是国家的学术重镇和教育人才的培育中心。截至 1936 年,北平师范大学在校生近 1000 人。教职员 233 人,其中教员151 人。教员中有教授 43 人,兼职教员 84 人。图书馆藏书达 11 万多册。还下设附属幼稚园、附属小学、附属中学、附属乡村教育实验区。仅两所附属小学在学人数就达 1600 多人,附属中学在学人数 1000 余人。北平师范大学以其鲜亮的办学特色,完备的附属学校系统和实验基地建设,在全国的教育改革和探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 “九一八”与“七七”事变的相继爆发,一步步地把中华民族推上了生死存亡的危险关头,作为全国文教中心的平津,真正到了“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的地步。1937 年 7 月 28 日,日寇侵占北平,北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理学院被日军南城警备司令部占据,文学院被日军空军山之内航空部队占据,学校图书仪器横遭毁坏,留守人员受到迫害。“教职员学生校工纷纷躲避,校工有在校门外观望者,竟至触怒寇军,立加逮捕绑缚。”就整个北平来说,14 所大学被日寇盘踞,高雅学府成了日军的马厩和兵营。大学作为文化的保存和传播中心,文化典籍是无价之宝,日军对其的抢掠非常惊人。北平师范大学损失图书就达 32794 册。北平师大附中的 2886 册图书、323 幅挂图不见踪影。 1937 年 9 月,国民政府电令(《教育部第 16696 号训令》):“以北平大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学、北平师大、北洋工学院和北平讨论院等院校为基干,设立西安临时大学。”北平师大师生,通过各种渠道,先后奔赴西安,开始了辗转陕甘的艰苦办学历程。临时大学拟于 11 月 1 日开学,11 月 15 日正式上课,学生自愿报到。因暑期师生多已分散,不可能进行人员的集中迁移。由平津出发,“由于华北陆路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