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法律规范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讨论的过程法律规范学校教育科研课题讨论的过程 老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是衡量学校师资水平和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学校落实进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保证。课题讨论是提升老师教科研水平的有效手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常常发现为课题而课题的现象,抓两头放中间,即课题有计划、有总结,但中间过程不扎实,做些表面文章,敷衍了事。以课题讨论为抓手,促进老师教科研水平的提升成了水中月镜中花,如何法律规范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的讨论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统一认识,科学确立讨论课题 选择课题进行讨论时,要以科学性、先进性、实践性、可行性等“四性”为标准。对基层的学校老师而言,立足点要低,要实在,不搞花架子,要能解决老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突出体现以下几点:一是课题讨论的方向要准确,要能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时代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二是要找准理论支撑点。三是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找准讨论“切人点”,最大限度发挥学校的优势。四是能改善老师教育教学行为,帮助老师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笔者所參与的“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的讨论”课题,就符合中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的方向与要求。 二、积极探究,科学设计讨论方案 课题讨论方案是对课题讨论的总体规划设计,是课题讨论工作的思路与框架,直接影响着课题讨论的成败与质量的高低。在设计方案时应科学思考四个方面问题:为什么讨论?讨论什么?怎么讨论?预期成果是什么?以上四个问题思考清楚后,就进入撰写环节了,讨论方案一般分为以下七个方面:1.问题的提出;2.课题的界定与理论依据;3.讨论目标与讨论内容;4.讨论对象与范围;5.讨论方法;6.课题实施与管理;7.预期成果。 课题讨论方案一旦形成,就要真抓实干,围绕课题扎扎实实地开展好各种教科研活动,特别是要形成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操作程式,相对老师个体而言,假如没有一定的可操作性,那就容易流于形式,这样教科研也就成了一句空话,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有了具体的操作程式,但切记不要程序化。 三、加强管理.科学运行讨论机制 世界上一切事物和过程都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行机制,教科研也不例外。运行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几点: 1.理论水平要上台阶 小学老师由于理论功底薄弱,方向把握不准,易走弯路,甚至错路,讨论方法缺乏科学性,易出现不是片面强调定性,就是片面强调定量的现象等。解决上述弊端的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