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_第1页
1/11
人格特质理论_第2页
2/11
人格特质理论_第3页
3/11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Personality Trait Theory) 在现代人格心理学中,人格特质理论将特质定义为个体所具有的神经特性,具有支配个人行为的能力,使得个人在变化的环境中给予一致的反应。但是特质理论最早却源于研究人格个别差异的类型理论。类型理论往往根据一个人的某一特征或者特质来描述人格。例如,如果某人迷恋权位则说他是权力型的人,如果某人看问题总是能够考虑到好的一面则认为他是乐观的人。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就属于最早的类型理论。他根据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的“体液说”提出了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具有过多的血液,充满活力和动力)、胆汁质(具有过多的黄胆汁,容易激怒)、抑郁质(具有过多的黑胆汁,通常表现为忧郁和悲哀)、黏液质(具有过多的黏液,使人迟缓或者懒惰)。体型说也是类型理论的一种。体型说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克瑞奇默(E. Kretschmer)的三分法,他将人分为肥胖型、瘦长型和健壮型,并企图分别以几种典型的性格归属具有某一种体型的人(如肥胖型与情绪不稳定相联系等)。体型说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谢尔顿(W. H. Sheldon)则将体型分为内胚型、中胚型和外胚型,并分别以不同的性格进行归属(如快乐、喜好社交的属于内胚型;好动、侵犯属于中胚型;思维退缩属于外胚型等)。体型与气质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相关,但是,将人的气质类型归结于体型,是不科学的。 [1] 与体液说和体型说不同的是建立在心理特质基础上的理论,称为心理类型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 G. Jung)首创的。他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两大类。前者在性格上喜沉静,易羞怯;后者则好活动,喜社交。此理论曾一度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导致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学研究。但是这种二分法不足以说明一般的人格问题,绝大多数人处于两极之间,因此不能采取以少数特质来解释人的全部行为。有的心理学家进一步指出,类型理论是因为它将人分在各个类别中,然后用某个符号来标记他们。这种标记不仅过分强调了行为的内在起因,而且也可能导致他们倾向于成为他们被标记的那种人。一个被称为“内向”的人可能会被他的朋友所冷落,使他变得更加孤立;同样,一个“外向”的人也可能会变得更加喜欢社交,因为其他人认为他应该如此。所以心理类型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缺陷。[2] 第一个特质理论的提出者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 W. Allport)。他和同事对描述人格特征的 17 953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格特质理论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